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赌
殿下赵恒。大殿下赵恒的生母已经过世,赵柽的生母郑皇后接的就是赵恒他生母的班。宫中多势利小人,赵恒的亲娘还是皇后时,那些小人自是百般巴结赵恒,可等赵恒的亲娘去世以后,那些小人自然也就转而去巴结赵柽。对于赵恒,过去的热情自然也就变得爱搭不理,人情冷暖赵恒也因此品尝的够够。

赵恒在宫中的处境很尴尬,虽是长子,但二弟赵柽却对他威胁很大。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家伙跟他皇帝老子的关系也不太好。赵恒简直就是赵佶上辈子的仇人,这辈子转世以后处处跟赵佶作对。

赵佶好奢华,赵恒就提倡节俭;赵佶信道,赵恒就尊佛……父子俩就没有志同道合的时候。也难怪赵佶迟迟不肯确定太子人选,一方面是赵佶还年轻,春秋鼎盛,立太子一事不用着急,而另一方面则是立这么一个处处跟自己作对的玩意,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嘛。

好在郑皇后还算宅心仁厚,虽然她也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可以成为太子,但却并没有趁赵佶赵恒这对父子不合的机会挑拨离间,否则赵恒恐怕早就没有被立为大宋储君的希望了。

张宝无意掺和大宋朝廷立储一事,反正跟他没多大关系,他又不指望什么从龙之功,要荣华富贵他也早就有了。可以说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赵恒给不了。不仅赵恒给不了,就算是赵佶同样也给不了。

赵恒“偶遇”张宝,其用意张宝是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希望争取到张宝的支持,尤其是钱财方面的支持。张宝在士林当中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名望。他没打算做“文坛大盗”,过过做“文豪”的瘾,也不打算通过写点“锦绣文章”欺骗小姑娘的青睐。张宝是个务实派,对于那种沽名钓誉的勾当,除非是有必要,否则他是不想干的,而所谓的“佳作”,自然也就是鲜有问世。

张宝的优势,是有钱加有人,名望于他而言不过是浮云,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顾忌太多反倒容易叫自己束手束脚。为名望所累并非一句空话,而张宝因为在士林中声望不显,也就导致他在士林当中缺乏号召力。不过张宝对此并不在乎,自己声望不够,那就找够份量的为己所用,效果也差不多。

赵恒找上张宝,自然图得就是张宝的财力。可惜赵恒并没有足以打动张宝的条件。虽然贵为皇长子,但终归不是当今官家,亦不是储君。至于他对张宝的承诺,那东西更不是张宝需要的。

如今的张家,再不需要依附任何人!

实力,给了张宝向任何人说不的底气。之所以不跟朝廷翻脸,那也只是因为张宝觉得没那个必要而已。如今高丽百废待兴,大宋物资充沛,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都是高丽无法比拟的。张宝想要将高丽经营兴旺,离不开大宋在物资方面的支持。

而且这世上又有几人会跟钱财过不去!放着大宋这块巨大的市场不去好好经营牟利,非要为了一些莫名的原因跟大宋搞成生死仇敌,那不是傻吗?不管怎么说,张宝也是汉人,高丽在将来也会成为汉家儿郎的栖息地,没必要搞什么种族对立吧?至于高丽土著亦或是将来的倭人、女真人、契丹人等等等等,后世不是都有五十六个民族嘛,现在多加几个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以后都是“一家人”。

张宝打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立储这件事,当初跟赵柽交好,也只是赵柽主动亲近,张宝拿赵柽当自己的小兄弟看待,也从没指望从赵柽身上捞什么好处。如今赵柽长大了,受身边人耳闻目染跟张宝生分了起来,但张宝却并没有要“改换门庭”的打算,因为张宝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立储向来便是官家的事,别人决定不了。

如今官家春秋鼎盛,忙着给他找继承人,难免会让官家心里泛嘀咕。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以张宝的精明,怎么肯干。

婉拒了赵恒想要回宫详谈的邀请,张宝大步走出了宫。没想到今日还真是不凑巧,在宫门口又遇到了一位“熟人”。而这位“熟人”一见到张宝,那眼珠子顿时就有点泛红,颇有要上来拼命的架势。只是张宝却没太把这位“熟人”放在眼里,对于那充满了仇恨愤怒的眼神他直接选择无视,带着等候多时的焦挺等人扬长而去。

……

回到了庄子,张宝把跟官家打赌的事情一说,以李胜、葛利、孙小眼为首的庄中老卒顿时就是“群情激奋”。原先李胜、葛利、孙小眼都是卸甲老卒,为;了养家糊口而迫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自打跟随了张宝,衣食无忧以后,这帮老兵痞也就活回了自我,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卒,除了运气逆天的幸运儿外,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保命绝招。而李胜、葛利、孙小眼等人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却是托了他们当时上官的福。军中多能人,而李胜、葛利等人的那位上官虽不出名,但却精通群战之术。在他的教导指点之下,李胜、葛利等人的单人作战能力也就比普通士卒高出那么一点,可要是遇到了群战,那战斗力就会成倍增长。

原本张宝的庄子里就只有李胜、葛利、孙小眼三个过去同在一军的老卒,可随着生活安定下来以后,征得张宝的同意,李胜、葛利、孙小眼又陆续将过去的老伙计给召集到了一起。他们所掌握的群战之术已经成为张家军的必练课目,而闲下来的他们平时除了种种田,教训一下庄子里的少年郎,基本就没有需要他们出力的事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