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朝当暴君>第36章 渴望成功的蒙古小公子
局是伴随着元朝灭亡便一直存在着,元朝灭亡以后,也就是1368年这一年,朱元璋登基并改元洪武,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人们却忘记了一个人。

或许历史皆是如此,容易记住成功者,却极少容的下失败者,以至于他的去向都已经遗忘。

想一想,明朝灭的是谁的政权?自然是元朝的政权。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公元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

与辽国、金国以及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那么他去了哪里呢?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

之所以能有这种全身而退的“奇迹”,这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因为祖上的业大家大,家有余庆,才有如此好命,这个人就是世界英雄“成吉思汗。”

如果没有成吉思汗近似于疯狂的扩张,如果没有成吉思汗的野心勃勃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以及汗国、部落林立,就不可能会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藏身之地。

所以说,有些人就算失败了,也是有退路的,因为对于整个蒙古帝国来说,元朝的版图只能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却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元朝的皇帝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

比如明清时,朝鲜的宗主国是中国,朝鲜向中国称臣,朝王相当于中国的藩王。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只是一个王朝的毁灭,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大都陷落,仓皇北归。

这对元顺帝打击很大,虽然身在蒙古,但心却一直向往中原,最终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悲愤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汗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皇位,但并非是在草原,而是在中国北京。

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

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也就是忽必烈家族的大本营。

这里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有可能彻底在世界上消失。

因此,可想而知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

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想要完全恢复祖上时的光辉已经没有了可能。

十年后,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

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

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此后,群雄纷起争汗位。

1604年,雄心勃勃的林丹接受了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库图克图汗。

想要光复蒙古帝国的林丹汗,却不得不面对最强的一个敌人,也是大明王朝的敌人——后金。


状态提示:第36章 渴望成功的蒙古小公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