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的三国有些乱>第二百二十三章,神兵天降(续一)
家小校场上练着拳脚功夫,耍着石锁。校场旁边正蹲着一个年龄相仿的俊美少年,全心神地注视着孙策练功。

“瑜弟,你不是上洛阳看望父亲去了么?怎么就回来了。”孙策放下百余斤的石锁,摸了把汗水对这个俊美少年道“是想念兄弟我了吧?”

这个俊美少年正是日后名震天下的江东美周郎周瑜周公瑾。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两人自小就相交甚密。话说从庐江舒县到吴郡富春也不近,这俩个小屁孩就怎么相熟相交的?这让人十分费解,难道说冥冥之中真有定数,这对历史上的好基友就注定相遇相识相熟相交相知?

“父亲说洛阳风云变化莫测,非久留之地,所以我回来了。”周瑜十分沉稳地说“想念兄弟也是原因,满意了吧?”

“满意满意!”孙策挥了挥手说“别跟我说什么风云变幻莫测,有人想伤害瑜弟,哥哥我揍死他!”

孙策从来是不动脑筋,只有挥舞着拳头讲道理。周瑜就是他孙策要全力保护的人之一。虽然说周瑜拳头不够孙策的硬实,但是众智商上来讲,从来都是周瑜看护着孙策。

“谢啦!去洗把脸,我们一起去问候你母亲。”周瑜点头微笑,表现出一副十分受用的神色说“匆匆从舒县家里来,还没带什么孝敬老人家。”

“瑜弟,我怀疑到底你是我母亲亲生的,还是我是我母亲亲生的。你对我母亲好也就算了,我母亲对你比对我绝对更好!”孙策说半天连自己也绕昏了,喘了口气说“我不服!”

“不服?不服去长沙跟你父亲说。”周瑜懒得理这二货,扯了扯嘴角说“伯父大人在外,你可得多问候孝敬母亲。权弟和香妹等弟妹们又小,长兄如父知道吗?”

“知道啦知道啦!”孙策翻起一双白眼说“父亲不在家,母亲唠叨,现在你还絮叨个不停。哎,我的生活好苦呀!”

孙策说完,不等周瑜反应,就三两步跑去洗脸收拾去了。只留下心累心塞的周瑜站在那里长吁短叹。

周瑜是正宗的世家,是扬州有数的名门旺族。比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也不遑多让。周家先祖在汉一朝位居三公者有二,周瑜的父亲周异也官至洛阳令。洛阳令相当于后世北京市市长,是位高权重之要职。

周瑜的叔父周尚也是官至丹阳太守,可以说满门尽是身居高位者。重点是周瑜本人,自小聪明灵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妥妥的是别人家孩子的代表和典型。

出身好,本身又是天才,周瑜可谓是天生的人生赢家。最最让人不活的是,周瑜生得俊美。孙策也帅,周瑜是另一种俊,两者难分伯仲。

如果硬要分,那么孙策是肌肉力量型的美,而周瑜是气质儒雅的俊。这也许是两人一见投缘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孙坚是长沙太守,孙策也算官宦之家的子女。但是与周瑜相交,绝对是高攀了。也许这对好基友彼此都不觉得,而事实上就是如此。周家是有底蕴的世家,孙家只能算新晋的地方权贵之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两个当事人自得其乐,旁人也无可奈何。做朋友不比相亲婚嫁,没这么多讲究。所谓门当户对,总会少许多佳话。那怕世人一直都以门当户对为标准,不论结亲还是交友。不讲究的还是少,孙策和周瑜也算奇葩异数。

“走吧,给母亲请安去!”洗好了脸,英气勃勃的孙策跳到周瑜面前,自然地拿起周瑜的手说“你能来,比买什么礼物也更让我母亲高兴。”

孙策还真没说错,孙母对这个比儿子小一个月的周瑜十分喜爱和看重,大有视为亲生己出的厚爱。甚至让周瑜在孙母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这话我爱听!”周瑜有种兄弟终于说了一句人话的既视感,却又想打击下孙策说“兄弟你平时说话能经过下大脑么?能不能想想再说。不,是想想再干。”

孙策遇事,都是莽了再说,至于说对不对,应不应该?一般这货都不会多想。尤其有周瑜在场,更会神勇大发,不管不顾的。有周瑜收尾,孙策从来不怕收不了场。

“想想再干?那么什么都不要干也干不了。”孙策理所当然地说“想不是瑜弟的事情么?为兄从来只管动手,动手解决不了,只能说明力量不足。那就再干他丫的!”

“也对,这世上就没这么多为什么!”周瑜无法说服孙策,也就只好说服自己。反正周瑜也有这个自信,这天下就没有让他周瑜为难的人事。

“这就对了,少想一些有的没的。像我一样出手就不会错!”孙策略有得色地说“想当初父亲入主长沙,不就是打了一路么!”

“呃!”周瑜见委屈自己,孙策也不知半点好歹,反而以自己随他为荣,周瑜彻底无语了。默然地跟着孙策向孙母居住的后堂走去。

孙策也不察颜观色,完全无视周瑜脸上大写的弱智也会被传染的字样,兀自喋喋不休着。这让周瑜彻底无语,而又有一丝欣慰。无语的是孙策的粗神经和线条,欣慰的是孙策对自己的信任和感情。

真性情和赤诚的孙策,都是周瑜倾心相交的优良品质。周瑜都觉得自己与孙策是绝配,是相德益彰的组合。一个任事不经大脑,一个精明心思慎密。一个以拳头说话,一个用智慧讲理。一个英明神武,一个儒雅fēng_liú。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只有对比才能凸显。周瑜和孙策就是那种对比也没伤害,反而能凸显对方的黄金组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三章,神兵天降(续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