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蓝瑰>第二百九十二章:丹宏的梦魇
这里被叫做是上帝。”飞龙说道。

“那我面临这样的场景究竟该怎样回应呢?”丹宏说道。

“十诫中有一诫就是不可杀人。魔鬼与死亡是上帝对人的唯灵拯救的信心的检验,也是上帝对人的暗示。一个相信唯灵拯救的人就不该再惧怕魔鬼和死亡。一个感受到魔鬼与死亡给人带来痛苦和不美好的人就不该再去效法他们的行径去杀人,那怕是被迫的杀人与受害在先的杀人也不行。杀人带给人死亡,杀人也是自己对魔鬼之恶的选择。然而你只有选择天使之善才有得救的可能。永恒之灵的世界是天使的领域,为恶其实是一种世俗人性裂伤的选择和死亡的征象。创生与存在的本质是善而不是恶。恶所导致的只能是死亡与黑暗。”飞龙说道。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想请教爹,就是关于那超越的绝对的公正无私的爱的问题。在这现实人间,人们通常只看重现实的可操作性,一如人们通常只看重眼睛能够看得见的世界,经验能够感受得到的世界,对于超出这些范围之外的东西就不再看重,而是心存怀疑,甚至认为它们是荒谬的。理性至上的怀疑主义者认为信仰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期待和愿望。爹你怎么看呢?”丹宏说道。

“当一个人仅仅只把信仰看做是人的一种主观期待和愿望的时候,那就说明他仍然只是一个理性的怀疑主义者,而不能被称作是基督徒。基督徒必须是完全彻底绝对地相信基督乃是万有真源。这也说明这个人的思想还是没有迈出他眼睛所能看见的世界与经验所能感受到的世界。因此,他才这么的看重现实的可操作性和经验的可确定性。”飞龙说道。

“嗯。”丹宏点点头。

“就这一点而言,儒家思想就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一点上它甚至是强于基督信仰的。因此但凡只看重眼睛所见与经验所感知的人,必定会认为儒家思想是比基督信仰更为靠谱与可靠的。比如在爱的强调上,儒家思想与基督信仰就很不一样,儒家强调血亲关系的爱,基督信仰者强调超越血亲关系的爱。儒家的兄弟姊妹是建立在血亲关系的纽带上的,而基督信仰的弟兄姊妹是建立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在俗世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爱这个问题上做到绝对完全的没有亲疏之别,总是会偏向血亲关系更近的人,这也是能够被人们的共识所认可,所理解的一种自私性,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如此,我与你也不例外,总是会更爱与自己在血亲血缘关系上更近一些的人。但是基督信仰讲的是超越血亲血缘关系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讲的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弟兄姊妹。不仅如此,还要讲爱人如己,甚至是爱你的仇敌。”飞龙说道。

“那种爱非血亲血缘关系的爱人如己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绝对完全地做到的事情了,还要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做到爱自己的仇敌,而且是要完全绝对地做到,这难度就更大了,更没有可操作性啊了。如果以此来作为上帝对人的灵魂拯救的要求,那么这个世界上真没有几人能符合这样的条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就是真没有几个人能最终得救。”丹宏说道。

“所以关键就是看人的信心了。事实上,对于那些眼睛越不出自己经验感受世界范围内的人,他们会认为一切没有可操作性的东西都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理想与良好的愿望,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们也可以藉此认为儒家思想比基督信仰更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更靠谱,更可信,更值得人们去倚重。是啊,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却因为没有现实可操作性,而注定只能被人们当作幌子,而实际上则是束之高阁。但情形真的是如此的吗?如果血亲原则是爱的第一准则和基础,那么所谓超越的绝对公正的无私的爱便无法成其为可能,而这个世界则只有自私之爱的生存余地。血亲关系的自私之爱虽可理解,也可接受,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它显而易见的弊端,那就是在一个日渐走向不同地域都在融汇交流的世界里,非血缘血亲关系的人们,怎样去打破这个樊篱来建立起一种普遍的可靠的信任?如果是在基督信仰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是弟兄姊妹的传统里,这种在非血亲关系的人们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普遍可靠的信任并非难事。但在没有这种信仰传统的地方和国家,在非血亲关系的人们之间要想建立起这种普遍可靠的信任就比较困难了。同一民族,种族之人尚且如此,不同民族,种族之人就更是如此了。”飞龙说道。

“的确是。”丹宏说道。

“还有一点就是,己之爱暖,他之毒冷,如果只有亲疏有别的自私之爱,则于外人却仍然是有可能因观念和利益之争而产生仇恨的。在自己亲人眼中是慈父,爱父,暖父,伟父,在他人眼中却可能就是魔鬼,恶棍,暴君,屠夫。这样的情形,历史上,人世间,比比皆是,多如牛毛。人们该怎样来思考这种现象呢?这样的世界是一个最不坏的世界吗?这样的世界没有更进一步的改进可能了吗?如果爱有亲疏分别,则世间苦难顿断。因此一个看似难以操作的爱人如己,爱你的仇敌,却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看人们能否去做到?就看人们对此能否有足够的信心?”飞龙说道。

“为什么十诫第一诫说除我以外不可信奉别的神?”丹宏又问道。

“因为终极价值只有一个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二章:丹宏的梦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