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锅灶上飘起了饭菜的香味,其余四个人才两两折返回来,互相通报了一下,山前山后除了小吕他们又发现了一处浅浅的天然洞穴以外,再没有其余值得怀疑的地方,老林不假思索地决定明天先深入裂缝,这是目前这座圣山唯一的线索,不出意外应该会有所发现。

开饭。这一整天从河谷直插到圣地,尤其最后这一段登山最是消耗体力,众人都饿得急了,我和大头忙了半天做出的几个不成模样的菜,转眼就被一扫而空分个干净。老邱又摸索出了酒瓶子,我和大头也被引得馋了,把一直攒着最后那一点酒给喝了个底朝天,以后再想喝就只能骗书呆子了。

这一夜睡得舒爽,早上起来也觉得分外解乏,一行人沿着山腰缓缓走到裂缝前,老林琢磨再三,让我们把背包里用不上的东西都堆在洞口,主要多拿给养和水,其余的尽量少带。打开手电筒,众人鱼贯钻进了裂缝之中。

打量了一眼脚边的几只羊头,我的注意力随即被钉在壁上的几张羊皮吸引,整张的羊皮保存完好,还能看出表面还有着黑褐色的大片枯干血迹,不由让人心里一紧。眼镜潘盯了半天,点点头,说是非常符合萨满教的形式,然后引用了一堆古代蒙古族萨满祭祀的术语,我一个也没记住。

裂缝在山体内倾斜着向下,路还算好走,只是左右时宽时窄,最窄的地方得把背包也卸下来侧着身子才能钻过,慢慢吞吞地半个小时以后,终于到了一处还算宽敞的空间,迎面一股骚臭味却扑鼻而来。

几个人都皱起了眉头,低头一看,脚下粘粘的一层,踩上去又滑又腻,差一点滑倒,再用手电四下里一照,只见头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蝙蝠,被手电光突然惊扰到,一下子飞起了一大群,扑天盖地的向我们扑涌过来。

众人赶忙护住头脸。好在这些蝙蝠只是被我们打扰到,除了体型比正常蝙蝠稍大,长得不怎么好看,对人并不如何凶恶,一串串扑楞楞飞起的响声汇集在一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算散尽,直让人觉得这一洞的蝙蝠不计其数,黑压压挡着人的视线,什么也看不清。

等到蝙蝠群的躁动稍停,每一个人的头上身上都落满了蝙蝠屎,黑灰色的粘稠物好不恶心,再加上抬脚落脚间噼哩啪啦踩着,七个人等于被蝙蝠屎淹没了。

洞里的大群蝙蝠被我们惊动沿着这条天然裂缝的高处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洞顶的蝙蝠还悬挂着成千上万,不知道寒冷的西伯利亚哪儿来这么多。众人也不敢造次,手电光只打着照亮自己的脚下,轻手轻脚地向前穿行,还得低着脑袋防备别滑倒,缩头含胸地憋屈着向前挪动脚步。

这一处蝙蝠栖息的洞穴又长又宽,隐约在头顶的极高处渐渐向上收窄。小心翼翼地好容易走到尽头,又逃避似的继续向前走了很远,众人才停了脚步,胡乱擦一擦头上身上的蝙蝠屎,我心说幸亏一队人里没有女人,否则不被这些屎恶心死才怪。

再向前的路稍稍平缓,本来渐渐狭窄的路又开始变得宽阔起来,走在前面的徐松忽然用手电光一指前面的一个角落,“咦,这是什么?”

众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小吕率先弯下腰捡起来看了一阵,声音稍稍带着些激动的异样:“这是海兽葡萄镜,从唐代开始有的。”

凑近一端详,镜面有些浮在表面斑驳的锈痕,通体光滑带着些坑坑洼洼,手电光一晃还能投出光影,背面是一种高浮雕的工艺,花纹繁复而古朴,感觉既熟悉又不熟悉,也不需要弄清是不是海兽,一种亲切感就由然而生。

说句老实话,在这人迹罕至的北西伯利亚发现了只属于中国古代的东西,那种激动不亚于在他乡遭遇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这突然涌出来的情感说不好是什么,大概源于已经长在我们根骨上的文化。

不仅是我,众人都有了些莫名其妙的情绪变化,沉默了一会儿谁也没说话。老林叹了口气,把那面海兽葡萄镜接到手里,打开背包装了进道:“地上还有些东西,看看这里是不是一处祭祀场所。”

小吕和眼镜潘答应一声,低头忙碌起来,其他人都插不上手,帮着用手电照明,一会儿功夫除了清理出一块古玉,几个奇特的石器,还有几样风干的牛羊内脏之类的东西,用手一碰就碎的不成样子,再加上倚在深处洞壁的几只干涸了血迹的牛头羊头,看得我直想反胃。

看着清理得差不多了,眼镜潘站起身来,指着地面道:“这里有过一次小型的祭祀,连那个汉族地区的铜镜在内,都是奉献的祭品。”

琢磨一阵,老林让小吕把那块古玉也装起来带走,其它的东西就保持原样不管了,靠,他原来也是只捡值钱的拿。

老林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氧气含量测试表,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带着我们向前又走出不远,却忽然停住了脚步,转头问向徐松,“这处山体的裂缝应该深入永久冻土带了吧,怎么温度不见降低还有些变高了?”

老林一说到山洞里温度有些异常的偏高,我的心就格登一下,想起了当初牛耳岭时的经历,这不会在西伯利亚的山洞里再冒出个太岁来吧?

徐松不置可否地摇头,接口说道:“不知道你注没注意这座圣山的地貌,裸露出来的岩石都是火成岩,如果温度变高的话,我怀疑这是一座地下仍然有岩浆活动的休眠火山。”

所有人闻言都是一怔,如果这里是


状态提示:17、裂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