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草原特种兵>第三十九章 攻坚利器

“射程还是太近。宋军的八牛弩可不是闹着玩的,射程超过800步,还能够使用燃烧弹种。现在你们的迫击炮射程才150步,这怎么能压制宋军城头的火力?这是要死人的!”在火炮射击场,巴根台大声的训斥贾拉塔浑道。

既然要对金开战,就要做好一切准备。无论是关中还是汉中地区,都有大量人烟稠密,城寨林立的地区,很多堡寨建立在山坡上。如果要一个个的仰攻这无尽的城寨,面对敌军强大的远程火力,多少兵力都不够。目前蒙军虽然从西域引进了一批所谓回回炮,就是抛石机作为攻城武器,但是过于笨重,没可能运过崎岖山路的。

当然,特种部队可以通过空中优势杀伤城头有生力量,掩护攻击部队登城。但是特种部队的空中装备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敌后作战,根本无法保证后勤补给。可以肯定,随着携带的配件消耗殆尽,特种部队最终将丧失空中能力。

所以,必须要寻找一种压制敌军城头火力的近距离步兵支援武器,那么只有火炮了。

无论是陕北,还是汉中地区,都有很多山高林密地区难以通行。所以,这种火炮必须是轻便便于携带,而且有一定威力的,巴根台想到了迫击炮。这种一问世就得到了全世界步兵喜爱的经典武器,正是目前蒙古军队最需要的,可是这也是当时的技术能力难以做到的。

尽管巴根台从山东带来的贾拉塔浑等人,拥有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研发能力,但是要研制出700年以后的武器装备仍然是巨大的考验。

最关键的还是炮管,在没有大型锻造设备的时代,用翻砂铸造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尽管在益都贾拉塔浑拥有一定的生产大型铸件的经验,但是火炮的炮身可不一样,对耐压,耐高温,耐腐蚀性的要求非同一般,成品率惨不忍睹。

巴根台明白,对旧砂的处理,新砂及辅助材料的加入,型砂的混制和型砂性能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取巧可言,只能一步一步的摸索。

即使是可用的炮管,还牵涉到深孔加工的问题。当时的技术条件,铸造出来的管身内壁不可能达到火炮的使用要求,这样益都那些水利镗床的经验就发挥了作用。

但是这样身长超过800的深孔,根本就看不见进刀的过程,全靠手上的功夫。除了贾拉塔浑,和回鹘匠人阿塔的儿子鄂尔坤,谁也干不了这活计。巴根台把学校里的蒙古少年全赶到机加车间里,命贾拉塔浑必须要带出一批徒弟来。

再一个问题就是炮弹的触发引信的研制,一般的机械问题对巴根台的技术队伍不算什么,最关键的就是火帽。当炮弹碰到目标,引发触发装置,火帽受到撞击以后发火,引燃火药爆炸。所以,火帽就是整个触发装置的心脏。

现代针刺药是由四氮烯、叠氮化铅、氯酸钾、三硫化二锑及硝酸钡组成,在没有基本的化学工业的情况下,这些作为火帽用药是不可能的。雷汞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了,人类最早的火帽就是雷汞制作的。

配置雷汞主要材料是水银和浓硝酸,水银这个东西好办,麻烦的是硝酸。在这个时代,只能用硝石制作硝酸,可是要加热硝石到800度左右才能产生少量的二氧化氮,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就成为了硝酸,再通过高温提纯形成浓硝酸。这成本就高的没边了,可是为了强大的装备,就不能计算成本了。

雷汞的制作是非常危险的,在配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爆炸,这个活计只能巴根台自己去干了。先把10克左右的汞,加60的硝酸,再加少量盐酸和紫铜屑配好,放在水浴锅里加热。海春不放心,一定要现场看着。巴根台拗不过她,只能把她赶的远远的。

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30-35度,超过这个温度就会爆炸,在没有温度计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把温度控制到这种精确程度,这个过程会不会爆炸只能看运气了。巴根台特意在旁边挖了一条蔽身壕,果然,加热不到3分钟就产生了剧烈的反应,巴根台来不及做任何处理,只能飞身往蔽身壕里跳。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整个实验现场瞬间成了一片瓦砾,把海春吓的魂都飞了。

巴根台已经被泥土、乱七八糟的碎片埋了。舒穆鲁海春和工匠们飞奔过来,海春和几个工匠、学生手脚并用把他从壕沟里挖出来。巴根台背部的作训服被强大的爆炸冲击波撕成了碎片,精钢背甲都凹陷了,满头满脸都是土,海春一边检查巴根台浑身有没有受伤,一边忍不住放声大哭。

巴根台顾不上吐干净嘴里的泥土,大喊:“贾拉塔浑!现在就制作玻璃温度计!***!不然我们都会被炸死!”

实验就是这么艰难的进行着。巴根台终于配置出了绿色的雷酸汞溶液,将加热到50度的酒精倒入雷酸汞溶液,反应2、3个小时后形成了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就是粗雷汞。在反应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剧烈升高,产生了棕红色的气体。巴根台知道这气有毒,远远的躲到了一边。

巴根台全身铁甲,缓缓用滤纸将母液过滤干净,反应瓶中剩下的雷汞经过多次冲洗,形成白色的晶体,这就是雷汞。干燥过后,就是可以用在火帽里的撞击药了。这个过程同样是十分危险的,如果稍微不慎同样会爆炸。巴根台能做的,只有铁甲防护了,聊胜于无罢了。

发射时炮弹通过重力落到炮管底部,撞击发射药爆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攻坚利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