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草原特种兵>第六十五章 局部出击

窝阔台汗13年(1241年)12月25日爱沙尼亚锡古尔达城

巴拉科夫扶在锡古尔达城箭塔的女儿墙上,静静的注视着城外的天主教军队,考虑是不是要发起一场反攻,把他们往东面赶。

由于联军建立起了完整的空中通讯络,所以他已经得知楚德湖之战的结果,立窝尼亚十字军主力已经被全歼了。脱尔赤参谋长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2万2千大军,昨天已经攻克了斯特伦奇,距离这里只有73公里。而城外的敌人显然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实际上已经是瓮中之鳖。

拉解委员们一个个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大部分人主张出城与敌决战。他们很清楚,他们立下的功劳越大,将来的拉脱维亚王国得到的就越多。反之,如果他们什么也干不了,蒙古人凭什么把大把的好处给他们?巴拉科夫就是个例证,蒙古人不是光明女神,把阳光赐给所有人。如果你没有用处,蒙古人翻脸抛弃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时候,就是他们拿出自己价值的时候了,而且胜局已定,也没有什么风险。

由于蒙古在军事物资上的大力支持,加上拉解在道加瓦河流域取得的重大胜利,这使拉解在物资上比较充裕。再加上巴拉科夫在拉脱维亚和北立陶宛建立的民兵体系,和蒙古特种部队精英军官的全力训练,短短3个月的时间,拉解已经组建起了4个万人师,建立起了稳固的防御体系,将道加瓦河流域牢牢控制。

由于蒙古人对拉脱维亚人的不信任,拉解议会成了一个纯内政性的机构,巴拉科夫和蒙古军事顾问接管了整个野战部队的指挥权。

巴拉科夫经验丰富,把部队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军队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战斗力还比不上俄罗斯的野战师团,但是也不是当地那些乱七八糟的基督教民兵能比的。在镇压立窝尼亚天主教徒叛乱的战斗中,部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当然,拉脱维亚解放军的迅速成长,也是因为东线联军对立尼亚骑士团的强大压力,和格罗宁根大团长迟钝的反应。尽管这个时代的通讯联络不便,可是从里加陷落,到格罗宁根大团长派出援军回师道加瓦河,已经足足过去了2个半月的时间,巴拉科夫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拉解的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也正是因为普斯科夫联军的强大压力,使格罗宁根迟迟不敢分兵,直到12月份才派出二线部队试图夺回里加。此时,拉解的军队已经成型,并且形成了一个纵深达到50余公里的防御体系,再想夺回里加城势必登天。

十字军还没有到瓦尔米耶拉,就已经被侦察飞艇发现。巴拉科夫毫不犹豫的调集里加、萨拉皮尔斯和奥格雷的近2个师的兵力,亲自率领增援锡古尔达,并且赶在十字军之前进入锡古尔达城。

这个时候,十字军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可能。在缺乏攻城设备的中世纪,没有任何一支欧洲军队能够攻克2万6千大军守卫的城市,更不要说城头上那一挺挺喷着钢铁弹雨的机枪了。现在的拉脱维亚解放军,主力的2个野战师每师配备200挺机枪,甚至比南俄和北俄的军队火力都强,而在锡古尔达这个军事重镇囤积了充足的弹药。

这种情况下,任何攻城的尝试都意味着一场大屠杀。十字军尝试了两次攻城,就泄了气,领军将领维尔贝克分团长不断请求维尔扬迪增援,可是格罗宁根正准备在楚德湖与联军决战,哪儿有兵力增援他们啊。给的命令是,如果不能攻克坚城,也不能撤兵,要牢牢的把拉解牵制在锡古尔达地区,不能影响即将到来的东线会战。他也不想想,锡古尔达城下2万多人吃啥喝啥!

这就看出乌恩杰出的战略才能了,他大胆决定在道加瓦河流域投入力量,使立窝尼亚骑士团陷入了战略上的两面夹击,而且丢掉了至关重要的补给基地。而他使用的兵力,不过是一个特战营,真正深入拉脱维亚的只有立窝尼**报站的一些特工。就是这些特务,生生的在十字军背后煽动叛乱,组织起一支4万人大军,并且一举端掉了立窝尼亚骑士团和天主教兄弟会的老窝。

攻城不下,补给断绝。在波罗的海东岸严寒的冬季,维尔贝克麾下的2万4千军队饥寒交迫,每天冻死饿死的就有上百人之多,军纪已经难以维持了。尤其是这些立窝尼亚人的家乡就在道加瓦河,这些地方已经被拉解占领。按这些森林蛮族在里加的行事作风来看,教堂被毁,亲人被屠戮再正常不过,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思替上帝打仗。部队成群结队的逃亡,不可遏制。

维尔贝克还在坚持,只要格罗宁根大团长击败普斯科夫的联军,很快就会增援过来,那个时候攻克锡古尔达,夺回里加就有了可能。所以,他钉在锡古尔达城下,不管多么困难死死不退。

半个月的进攻战,维尔贝克分团长总共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攻城,现在他的兵力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之所以那些立窝尼亚人还跟着他,是因为他们已经无家可归,除了跟随十字军打回道加瓦河,别无出路。

巴拉科夫当然看出了维尔贝克的颓势,却迟迟没有下定出城反击的决心。虽然他带来的是拉解最能打的部队,但是毕竟成军仅仅3个月。就算有蒙古教官的训练,也仅限于基本队列和体能训练,个人的作战技能根本谈不上,只能用整体弥补个体的不足。团队作战也仅限于连排战术,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局部出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