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远东野望1930>第二十三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1〕

杨杰拿出最新的敌情通报,“据我海上潜艇侦查传回后的消息来看,日军这次海运过来的兵力约2个师团,另外华北的日军也有一个师团分兵前来,这样一来,日军就有三个师团的兵力。 [址浏览62%78%73%2e%63%63”

“我军有云南第三集团军的四个师,原警备区的三个师,税警总队算一个师。这是上海和杭州一带我军的兵力,新增援的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还不能在战时赶到,只能算预备队。”

“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在苏浙外围防御,这一部本该划到我们战区的,不知到统帅部怎么又改变了计划。”

陆铭听到这里和李秋对望了眼,都很明了蒋委员长的想法,他是担心自已手下军队过多,到时尾大不掉。

杨杰也顿了下,才接了下去,“综合现在两军的兵力对比来看,我们还是占了很大的优势的。现在我们不能预测的是,日军准备在上海战场,投入进多少的兵力来,如果日军要在上海进行大会战,我们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综合这段时间各处日军的动向,特别是华北的情报提到的,日军另两个师团有东进的迹象表明,日军正在谋划一次大的行动。现在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就是时间,我们还有的时间。建议把我们的意见,报告给统帅部,请求做好增兵的准备。”

杨杰说完后,大家全看向了陆铭,等他作出指示。

陆铭有点尴尬的咳了声,“别看我,怎么打仗,你们比我内行。也不怕你们笑话,提点建议什么的,还可以,怎么排兵布阵的,有杨总参谋长和张副司令再,我就不献丑了。”

一排的将领听完陆铭的话后,并没有发笑,和看不起这位年青的司令,反而更加的得到了在坐的将官们的认同,能自暴短处,直言自身,这一点上,就让大家心服。

刚过去不久的大胜,还犹在眼前,这些全是陆铭指挥的。陆铭成立的那个基金,更是让所有的战士们感动。军中之人,最愿意跟随的,就是能打胜仗,爱惜部下的上司。

张治中也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他想起临行前蒋介石交代他的话,委员长的意思要让他掌握住这支部队,看起来,委员长有点太想当然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自认为军中骄子的黄埔精英们,在和云南这些军队打过几次交道后,他们才发现,小看天下人了。( 全是由美国和德国的教官训练出来的,武器人手一把突击步枪,每班十四个人的超编,一个班里,就有最少3挺机枪。营以上还有一个重火力连,十五门迫击炮和十多挺的重机枪。

这些配置,让全德械装备,中央军的王牌们看的有点无地自容。这还不要去比师级里单独的重炮团,那个吓人的大炮口,看的人都心寒寒的。每个师里都有200多辆的装甲运兵车,上千辆的卡车,这些,更是让那几个师长口水直流。

陆铭自已都没有意识到,他这一连串的举动,所造成的震动有多大,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出来的多么巨大的作用。

会议开了一整天,陆铭拿起综合起来的战役计划,皱眉不语,杨杰等人都奇怪的看着他。

“我们有些阵地,照这样的方法死守,到时在对方军舰的炮击下,伤亡会非常的严重的,是不是再想想,有没更好的办法?”

张治中为首的黄埔系一群里,全都怪怪的看着陆铭,只有杨杰等人马上思索起来。从这点看来,云南军队在陆铭这些年来的熏陶下,慢慢的有了自已的一套方式。

陆铭也反应了过来,耐心的和他们解释道:“我们在打击敌人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好自身,除非到了迫不得已,尽量的避免无谓的牺牲。我军这样靠那些阵地死守,一来很难守的住,再着我们也没那个必要死磕,完全可以放他们进来。”

“那些主要阵地,我们都放弃了第一道的防线,用地雷布满在可登陆区里,虽说多处的阵地我们没有办法照此做,但是不是可以换个思维,退到必经之路上来做阵地呢?”

陆铭的话一说完,杨杰就站了起来,“司令提醒的及时,我们参谋部这次犯了极大的主观错误,在这里,我向大家检讨。”

杨杰团团的给大家敬了个礼,“这次日军可登陆的地点,总的有三十多处,我们来看,只要退后二十多里,我们需要守卫的地区,就一下缩小到了八处,这八处要地守好了,日军登陆的部队,就不能威胁到我市区。”

杨杰的话为大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很多的奇思妙想一一的被众人提出来,有些地方陆铭听了,心中都暗暗发寒,人多力量大,这集合了众的智慧搞出来的防守方法,慢慢的在参谋部众人的补充下,完整起来。

在陆铭的提议下,各个新的防御区采取了边做边想的办法,司令部连开了三天的军事会议,参谋部把制定出的计划发给了在会的将领。

随着陆铭的一声令下,战区各部都紧急的行动了起来。

国联在日内瓦的会议上,就日本这次大举侵华事件,连开了多次的会议,英国以张伯伦为守的内阁,继续的推行他们的绥靖政策,而美国因贸易的关系,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明确的立场,只是无关痛养的指责了几句了事。

在上海的问题上,几国决定组成使团,谋求和平解决上海的争端。但只限于上海,有了英美的带头,其它几国都跟着没有表态,会议就这样的不了了之。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