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远东野望1930>第四十二章 震惊世界的一炸

第四十二章 震惊世界的一炸

陆铭的这次军事行动,落在有些人的眼里,认为这是一次很失败的行动,本来都已经把日军给分割成了多股,特别是他们的主力部队已经有机会逐一歼灭的机会下,反让关东军重新有了集中的机会。.

这样在下面的行动中,要面对的就是近三十万抱成一团的关东军,等于错失了最好的机会。

在国内,也多人发表文章评论这次行动。

“何应钦这次怎么会跳的那么高,真让人奇怪,几时他竟然关心起我们来了。”杨杰拿着报纸一脸嘲笑。

“哈哈,参谋长说错了,他们这是无利不起早。”

“哦,李先生发现了什么?”

“利益,东北的利益。”李秋叹了口气,“没想到怎么快就有人忍不住了。”

陆铭听后也是摇头,“日本人在这里时怎么没人去想?”

李秋站了起来,“说起这事,其实和司令说的那番话有关系,当时您曾经说过,东北会归还国家管理,我们不插手,这不,他们这就开始试探了。”

“何应钦说这些,无非是希望我们主动让他们的部队过来,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他这也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好好的有必要这么弯来绕去吗?”陆铭失笑。

“我想用不到几天,他们就会派人来。”

“没有全面占领东北之前,我不希望有南京的军队进入。”陆铭这点一再坚持,就是李秋等人都不是很理解。

陆铭也不好解释,他总不能说最后老蒋会失败,与其这样,东北能避免战火最好,有自已的部队在这边压着,最少能争取到一年时间。

如果不是有八路军到东北的工作队帮忙,这里的烂摊子还真难收拾,陆铭带来的只是军队,没有地方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帮忙下,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

今天,陆铭迎来了一位重要得客人,对这位政工元帅,他是从心里佩服的。

“东北有我国最完备的工业基础,这也是我们不愿和日军在大城市大打出手的原因,破坏掉的,都是我们自已的东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几个月还是能等的。”

“让日军集中一起又怎么样,只有这样,日本人才能患得患失,才会有顾忌。”

陆铭完全没有瞒对方,把自已的想法和计划都盘托出,“贵部不单要保护这里的工业设施,还要保护好这里的人才,人才才是是根本。”

另外,陆铭不顾对方的震惊,把自已知道的告诉了对方,“日本投降的时间也就是这三个月内,美国已经研究出战略武器,苏联出不出兵已经不重要,贵部也做好准备吧。”

“谢谢陆将军带来的消息,这下我们总算心中有数了。”

美国,在汉福德试验成功以后,橡树岭工厂开始大规模地生产铀235。直到1945年3月,他们才开始把铀235运送到洛斯阿拉莫斯。

那时,每星期都会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坐上毫无标记的汽车驶出橡树岭,往诺克斯维尔驶去,他们将在那儿搭乘下午12:5开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车后他们躲进事先预定好的房间就足不出户。

到达芝加哥后,他们将一个装着铀235的镍箱转交给接头士兵,第两天这些士兵就会把货物送到洛斯阿拉莫斯附近的沙漠地区。

虽然在芝加哥可供奥本海默的炸弹设计组研究的资源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早在1943年9月,他们就设计出“枪式法”和“内爆法”两种引爆原子弹的方法。“枪式法”是把一块铀235装进枪口,然后从后膛把另一块铀235射进去,这样一旦爆炸两块铀235就会迅速合在一起,达到临界状态,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

“内爆法”是在用裂变物质做成的空心球四周装上引爆装置,它会在百万分之一秒内爆炸,一旦爆炸就会把空心球向内压缩达到临界状态,发生链式裂变反应。

但是即使如此,奥本海默和他的同事们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答,比如需要多少铀235或者钚才能达到临界状态——几盎司、几磅、几千克或者几吨?1945年中期,他们终于发现达到临界状态大约需要15千克铀235或5千克钚。

给这些致命金属测量重量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实验中有一台临时装置被科学家们戏称为“断头台”。

每次实验时,他们都从一个空隙中把一小块裂变物质扔到大一点的裂变物质中,如果总重量达到或接近临界点,就会产生一个简单的链式反应。科学家们把这个危险的实验过程笑称为“拔龙须”。

一名加拿大实验者路易斯?斯洛汀,在一次类似的实验中,因为吸入足以致命的放射物质从而以身殉职了。斯洛汀的殉职只是“曼哈顿工程”中八例死亡事件中的一例,其中五例是触电身亡,一例是吸入毒气,另一例则是摔死的。

当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者们发现铀235的生产速度只够制造一枚铀弹时,他们就把注意力转向了钚弹的研发制造。

因为只需要1/3的钚就能达到临界状态,但是这种人造元素具有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特性,其中之一是不能用“枪式法”引爆。于是,有6多人投入了研发制造引爆钚弹的特制扳机的工作。

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胖子”,这是千万人心血的结晶。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否能爆炸?

为此,他们必须找一个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震惊世界的一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