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后马其顿征战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征

帕提亚国王阿塔薛西斯等这一刻等了太久。他派出六路大军,从塞琉西亚出发,对埃及发起进攻。

埃及镇守东部边疆的将领尼欧西·狄奥尼很早就被帕提亚收买,战事一起他立马倒戈。埃及边界防线就此打破。

紧接着,帕提亚国王不忘拉上好友亚美尼亚人分享果实。亚美尼亚国王欣然接受邀请,从北面对埃及发起进攻。这让埃及更难防御。

本都王国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打击竞争对手的好机会,可是他们从陆路是不通埃及的。因而本都国王决定攻伐塞琉古,这也意味着本都向泛希腊化同盟发出挑衅,但马其顿已不在同盟内了。

这时的希腊同盟比以前更加脆弱。塞琉古王国早已物是人非,塞琉古的宫廷卫队发动政变,塞琉古家族退出政治舞台。听说塞琉古王室遭遇血洗,波达雷里奥斯感到很难过,毕竟是自己的亲家。可他当时无法干预到中东地区,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的爱妻隐瞒实情,并且抛弃同盟。

失去强大靠山,希腊同盟名存实亡。

小亚的希腊联盟几乎再次解体,各城邦之间勾心斗角,毫无国家的模样。

本都早就盯上了萎靡不振的“希腊城市涣散大联盟”,这下有了出兵的口实。

没有马其顿的威胁,本都人再无顾虑,毅然出兵吕底压。希腊联军因为指挥权问题差点内部就先打起来。而各城邦议员在议会上拳脚相向,新账旧账一谈起来更是火上浇油,热闹非凡。

塞琉古政变后,国不成国,成天都是排攻倒算的内斗。本都大军压境,城门都不能统一关闭。士兵毫无战意。

面对这样的对手,本都军队轻松完成征服。小亚细亚、叙利亚统统收入本都疆域。本都变得更加强大,国势正盛。于是,他们转身便对埃及宣战。打败埃及是历任本都国王的追求。

努米底亚人自从被迦太基赶出西北非,就进入了东北非发展。固守西阑尼,争夺利比亚,骚扰埃及成了他们的一项习惯。

这样看来,埃及四面受敌确实陷入死地。尼克霍与图坦卡蒙不思悔改,仍一意孤行妄想统一埃及,当上法老。那么无论埃及人如何刚毅、坚强都成了无谓的好勇斗狠,灭国就再合理不过。

马其顿针对埃及的经济政策,客观地说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影响是默默的,循序渐进的。但它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双方都在互相伤害。这好像现在的垄断资本,通过“流血”的价格战耗死对手。

墙倒众人推,亚洲新任霸主埃及覆灭。东方出现本都、帕提亚、亚美尼亚,三强鼎力的局面。

马其顿皇帝波达雷里奥斯面临着重大抉择:是固守西方世界保本维稳;还是挥师东征,继续征服。

而事实上,与帕提亚、亚美尼亚的战争早就开始了。马其顿历任君王也一直在谋划部署对东方的行动。

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波达雷里奥斯继承着征服者的血液。自幼跟随阿洛尤斯学习,他的战略思想充满扩张性、侵略性。现在东方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各个击破,那么征服起来相对容易。而富庶的东方领土是战争的动力。

皇帝没犹豫,已经把国家带入东征的轨道。西欧有阿那克萨克所斯,地中海沿岸有西斯,罗马中心有皇帝亲自坐镇,马其顿国家安全十分可靠。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波达雷里奥斯必须派出最亲信的将领,建立最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功勋卓著的将军太过“独立”。这是个重要议题。

波达雷里奥斯并不打算御驾亲征,在他看来,马其顿的国王亲自带兵打仗是传统,但马其顿的皇帝,需要统治帝国。战略由他制订,进程由他控制,至于前线的战术层面的指挥就让那些优秀将领去自由发挥。他要的是结果。

胜赐奖赏,败则罪罚。

处斩败将,波达雷里奥斯从不手软,第二次罗马战争时期,他甚至处罚了皇亲国戚。

纪律严明,制度无情。单凭这一点就让马其顿人俯首帖耳。通过这种监督责罚机制,皇帝建立起有效的军队管理体系。

西斯主动请缨请领南部战区指挥权,波达雷里奥斯欣然同意。

马其顿侵入亚洲的计划是:

三路大军分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第一路,佐伊洛斯的东方军团,从高加索科尔基斯山口突入,南下侵袭米地亚等地区。以骚扰、佯攻为主,牵制敌人。(已实施)

第二路,北部战区,亚细亚集团军群,集结在拜占庭,计划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攻取小亚。这是主攻方向,各军团实力最强。(计划)

第三路,南部战区,东地中海军团,在迦太基、的黎波里塔尼亚沿岸一带。西斯准备让他们海陆并进,往东第一站:西阑尼。(计划)波达雷里奥斯的意思是让他们打副攻,因为他们的行军路线绕得远,面对的敌人亦多是防御部队。

实际上,皇帝还准备了一路,担任海路突袭任务的登陆团。但目前新军团尚未建成,所以这一路的行动待定。

公园前202年,冬.

这一年马其顿的冬天异常冷,帝国也在这时期陷入低靡。

国库金币储备低过安全红线,国家经济乏力。

希腊地区、西西里岛、马其顿瘟疫肆虐。

皇帝紧锁额眉。他想收集足够的情报,集合好整齐的军团,一发而就。他手握重兵,经济问题却令人感到窒息的压力。

“掠夺财富是战争的源动力。”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