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这样在每个人的忙碌中很快过去了。

一个月后,小乔家位于山脚下的第一座院落完工了。

没有雕梁画栋,没有亭台楼阁,这座院落看上去古朴大方。

它采用了四合院的建筑格局。院落分前后二进,第一进再分为北面的正房和耳房、南面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在宅院东南角开个门,进门就是影壁。第一进房间总数是北房三正二耳五间,东、西厢各三间,南屋不算大门四间,从耳房旁边的垂花门走过去就进入第二进。第二进没有倒座,只有左右厢房和北面的正房和耳房。每排房间均高出地面几个台阶,房间门前有回廊。屋檐遮住回廊。人站在屋前就不怕日晒雨淋了。每间房朝着庭院方向的墙上都做了大窗户。这个时代没有玻璃,小乔也没有能力去折腾这些。窗户上糊上薄薄的窗户纸,这样房间看上去就很亮堂了。

小乔又把厢房和正房的房间分别布置成书房,会客厅,卧房。卧房被隔成两间,外间睡人,里间可用来洗漱如厕。左右垂花门出去的过道中另开设了一道拱门,进去就是厕所,地底下的化粪池被深挖铺上青石板延伸至四合院外,墙外的化粪池上被盖上了青石板。各个洗漱间的水均可被挖的地沟引导到化粪池中。厕所分男女,男左女右,这样以后避免如厕的尴尬。

后院的厢房设置成两个厨房和杂物房,一个家里公共厨房,一个是小乔的私人小厨房。家里的公共厨房比一般农家厨房大一点,一个大土灶有三个灶洞,安放了三口铁锅,还配了一个炉子。而小乔的私人厨房就大有文章了。它里面做了一面墙的置物架,上面放着好多陶罐。靠墙一整排的土灶,上面五六个灶洞。将来够小乔自己折腾新菜式和新调料了。

后院的正房空置出来暂时成了库房。她哥和她决定将来把正屋中的一间布置成家里的小祠堂,供奉他爹的牌位,希望他爹的在天之灵能继续保佑他们兄妹四人。

小乔还把山泉水用竹子引到了每个洗漱间,厨房和茅厕。这样只要把塞子一拔水就下来了,用完后顺着排水沟流入化粪池,非常方便卫生。

第一进庭院用青砖铺路,围出了四个花圃。庭院正中摆了一口大水缸养鱼种莲。他们以后可以赏花逗鱼。后院庭院里则用青砖铺地围出了四个菜圃。正中间则摆了一套石桌椅,以后可以在庭院中直接吃饭。

小乔还叫陈叔在两个杂物房下挖了大地窖。把出口设计的非常隐秘。并在前后院的角落里各挖了一口深井。方便平时浇花浇菜。

后院正屋后的北墙留了一个后门。出了后门往左右两边各走数十米后就各有一排砖瓦平房。平房两端分别是一个共用大厨房和一个共用茅厕。每排砖瓦房大概能住五家人。这是小乔为了以后的仆人准备的。

在现代都有佣人房,更何况是这个卖人买人合法的奴隶社会。要知道他们兄妹四个差点就被卖了。小乔知道以后等她发展起自己的事业,肯定有许多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签了死契的奴仆在这个时代才是最能保密的人。所以买人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小乔早早准备平房的原因。买个几十个人,一家小作坊绝对能运作的起来。

这次盖房前后花了小乔差不多一百两银子。

接着小乔又花了差不多二百两银子把各个房间的家具都布置上了。其中主要的是四张拔步床,五套桌椅,四张书桌,四个书架,四个大衣柜,四张梳妆台,四个浴桶,四个脸盆架,再加其它零零碎碎的东西。家里很快就充实起来。

小乔还去镇上买了好多绢纱、棉布、棉花等。请村里的巧手妇人替他们缝制了窗帘、被单、被套、蚊帐、枕头、棉被等。

她又给自家兄妹每人买了一套笔墨纸砚,还买了几本书。就这点东西就花了她差不多三十两银子。所以他们说读书贵不是没有道理的。供一个读书人出来确实不容易啊!

小乔决定让她哥思林和她弟思学一起去学堂。

等小乔把各个房间装扮好,两个厨房都布置好,花圃栽上了花,菜圃种上了菜,厕前路边都种上花,门前种好树之后,一个月又过去了。

经过一个月的装扮,这座院落焕然一新,颇有文人墨客田园山居的味道。温馨浪漫的不似农家庭院。

从买地到建房,再到装修,小乔已经差不多花了五百两银子。怪不得陈叔对于小乔那大手笔的想法如此惊讶。因为小乔盖的可不是十几两银子的农家小院,而是大户人家的别院了。

完工的时候小乔又给了陈叔十两银子,还给了柱子叔一家五两银子。陈叔道过谢就安心的收下了。

有了小乔的院子做例子,他相信以后他一定能接到更多的活计。也许他的建筑队也应该多找些人手了。

古时的装修没有油漆、粘合剂等含甲醛的东西。新居只要放到干透就能入住。

等小乔把整个院落收拾干净时,房子已经干透,而他们也可以乔迁新居了。

小乔叫让她哥去找族长帮忙算了个吉日。一家人就准备乔迁新居。


状态提示:32.新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