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红警大中华1985>770.第770章 末路的日本人

四月四日,重庆在一部分国府军军队倒戈之下,被华中野战军贡献。常凯申于破城前夕乘坐飞机离开,抵达兰州。根据cpc取得的情报,貌似常凯申的大儿子因为留苏经历,跟苏联取得了联系,使得对于新中国不满的苏联愿暂时性收留常凯申和其流亡政府。

不过苏联这个时候情况也是非常不好,德军收取了大片的苏联土地,苏联在小半年的时间内就丢掉了100个师,乌克兰的大粮仓丢了,现在德国人又瞄上了他们的石油,情况不容乐观。

齐愿还是搞不懂,这会儿苏联应该好好讨好新中国,以求能够获得转轮王支持,从而打败德军才是,史达林却反其道而行之找新中国的麻烦,看起来这个思维回路果然跟正常人不一样。

这会儿新建国的cpc想要在军事上稳扎稳打,慢慢扫清境内的各种军阀和国府军残军,并把日本人彻底清理出去,可是理想很骨感现实太丰满。在重庆被破之后,各地的国府军几乎每天都有“起义”、“投诚”之类的消息传来,就如同之前荆楚战役的时候华中野战军越打越多。往往对付敌人派出一个师,等着打完仗不仅夺取了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一万人很可能接着就变成十万人了。

半年时间,cpc就接受了一百多万起义投诚部队,光是将他们进行打散重组,改编重建,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尤其是不得不派出大量之前的革命军队老兵到这些新编组的军团成为基层军官,也让军方是格外挠头。

齐愿这个一年前还是大头兵的家伙,也跟坐了火箭似的,半年之内连跳两级,这会儿居然已经升为了中校,手下带着一个团,还是装甲团。齐愿是文化人,而且显露出自己懂得一些装甲作战的东西,然后上级也不由分说,直接塞给他一个新组建的装甲团,让他一边训练一边跟着打仗。

这会儿齐愿才晓得自己塞了过多的装甲力量给了解放军。这会儿的解放军又不是德军,没有那么多的装甲兵基础,甚至因为文化程度不够,而且工业基础匮乏,懂得机械的装甲兵相当难以培训。齐愿从一开始到现在算了算已经相继提供给cpc超过3000辆59式坦克,这个数目虽然比起苏联、德国和美国什么的并不算多大,但是想想59的战力普遍优于本时代坦克,其实解放军装甲兵的力量还是不弱的。

但是,齐愿提供的能够开坦克的司令塔士兵实在太少,而且解放军也想培养自己的装甲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战车被分配给了新的装甲部队,像是齐愿的这个装甲团,战车处于不满编的状态,总数约有五十多辆,为实际满编装甲团的一半。更夸张的是,现在他基本上是一台车两个车组,轮流上车,就跟学开车一样。

齐愿不得不踏踏实实地对自己的兵进行大强度的训练,虽然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绝对算不上是专业的装甲兵,但是进行一点不太困难的突破,碾压碾压步兵还是做得到的。

齐愿的装甲团在之后被分配到了华南野战军,参与围攻广州的战斗里。却说解放军在大陆上所向披靡,湖北、四川、西康、贵州等省份都相继被拿下,就连常凯申也直接飞到苏联去避难了,全国境内的国府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力,现在解放军做的更像是另一位面五十年代初的事情,全国范围内大剿匪,以保证国内安靖。

而广州等少数城市还有一部分日军的盘踞,之前有一些不喜红色思想的文人攻击cpc跟常凯申一路货色,攘外必先安内,在没有清除日军的情况下就打内战。齐愿也很明白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打算,无非就是想借助舆论,然后让cpc把重心放在日军身上,给自己喘息之机。

不过实际上,解放军是攘外安内一把抓,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所以民众并没有多么在意这事儿。反而k政权的加速崩溃,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组建一个多月的华南野战军现时就有32万大军在广州城外,而华南日军只有不到十万人,而且华南野战军还不仅仅有数量上的优势,在武器上更是丝毫不逊。且不提华南野战军装甲部队就有坦克五六百辆,自行火炮二百多门,每个士兵的轻武器也都是解放军制式的ak和sks。日军的二战武器本来就不如,而且长期困在这里没有得到本土的供给,日军武器弹药的损耗严重。

日军守将在这个时候破罐子破摔,威胁华南野战军,如果华南野战军贸然攻城,那么日军将利用广州平民为肉盾,造成严重的连带损伤。甚至日军也不想怎么好好打仗了,军队直接住在了民居里,而且分散着住,什么编制指挥都不管了,要是炮轰或者空袭,那么杀掉多少鬼子,就有更多的平民跟着死伤。

华南野战军司令部得此消息不禁大怒,可是面对日军的无赖,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求到转轮王这边,看看转轮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

齐愿苦思冥想之后想到了一个最优方案,他登上转轮王开启心灵司令塔,飞到广州上空,对一部分日军进行心灵控制。这样的手段他之前在南京用过,让被控制的日军和没有被控制的鬼子自相残杀,让内乱自己使得日军崩溃。

不过即便如此,就在城内对掐的日军还是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此时华南野战军又挥兵攻城,齐愿又匆匆赶回自己的部队,带着装甲团开入广州。

“看来是真的回天乏术了。”畑俊六站在广州的指挥部中,看着不断涌


状态提示:770.第770章 末路的日本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