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寻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他明白了这个乱世的规则,他知道该如何来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因此当他接到换防的命令后,并没有像他部下那些将领一样兴奋,反而淡淡的说了一句,“是时候了。”

中年时期的吕布更具有霸者的风范,举手投足都散发出高手的威风和气势。从邺城出发前往洛阳时,他带走了自己的嫡系将领,毫萌、曹性、成廉、宋宪、侯成五将,还有这些年他亲手训练的三千飞熊军。到达洛阳城前时,吕布暗暗的对自己说道:“我的后半生一定会是精彩的,洛阳就是我的荣耀的。”

****

七月初旬,官渡曹军营帐,曹操听着王朗为自己念的新战情报。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听到这些突如其来的战报。曹操头一下就晕了起来,究竟是什么情报让他如此闹心呢?能够让曹操头疼的敌人,自然不是一般的敌人了。“主公,主公。”王朗见曹操有晕倒的现象,慌忙上前扶住了他的身躯。“把你刚才的情报再念一遍。”曹操显得有些无力的说道。王朗悄悄看了曹操一眼,小声道:“北面袁绍大军南北对调,现在我们将要面临是天下第一猛将吕布的攻击。南面、南面江东军荆州方向有数万江东军活动的迹象,东面江东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徐州城,统帅是江东的少将军周瑜。”就在王朗刚念完的时候,毛玠急匆匆跑了进来道:“主公,大事不好了,徐州危急,曹仁将军发来了紧急求援信。”

曹操刚才还有点头晕,听了这个消息后,冷汗一出反而清醒过来了。“立即召集所有将领谋士前来大帐商议。”曹操突然之间又恢复了他枭雄本色,威严不减反增。

很快曹操的峙就聚拢了,曹操显然非常满意这个速度,然后对王朗点了点头,示意他把消息告诉给大家。听完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后,有人痛骂,有人忧愁,也有人害怕。曹操坐在首席上,自然是把众人的神态一览无疑了。听完消息后,可谓是人心惶惶了,曹操虽然心中不满,但脸上一点也没显露出来,反而还带着一丝让人无法琢磨的冷笑。

“敢打必胜是我曹孟德一向的原则,现在虽然我们面临四面受敌的境况,但局势并没有众位想的那么悲观。现在我们只要积极面对,争取打破一个方向的僵局,这场看似危险的处境,将会在无形中瓦解干净。”曹操的话固然想安慰众人,当然其中也是有道理的。这时贾诩在曹操的示意下,出列道:“主公所言有理,四面受敌乃是一种假像罢了,真正的敌人实则只有来自洛阳和徐州而已。至于袁绍河北的部队根本没有抵抗之心,他们现在的重点早就放在了刘备身上;荆州部队在许昌周边活动,这完全是一种示威的举动,也只是呼应了徐州的攻势罢了,只要我们注意防范,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就拿洛阳和徐州两面的压力来比较的话,洛阳又要轻的多了,首先吕布其人,虽勇猛而谋不足,又要应付西北的马腾在他背后插上一刀,又要正面与我们作战,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可乘。虽然徐州方面比较棘手,但相信我们只要陆续派出三万援军的话,一定可以固守徐州最后的防线,到时候我们只要击败洛阳之敌,各方将不战而解全境之危。”

“好!文和的分析实在是精妙,众位现在可以放心了吧!”曹操兴奋和自信之心,也感染了大家的决战之心。“各位都下去准备一下,我们主力立即移师虎牢关,准备与吕布决战高下。文和和仲达二位留下。”曹操再次果断的下了命令,新一轮的中原争霸赛又将展开了。“文和,刚才你分析的很透彻啊!但周瑜此人我们绝对不能低估,还有徐州现在守将张辽,此二人绝对是沈鹰的心腹,也绝对是统军的奇才,再加上有勇有猛,绝对是不可忽视之人。”曹操现在又显得有些忧心,显然刚才的自信都是装给人看的。

“主公,下官愿意前去徐州,协助曹仁将军守住徐州;保证半年之内不丢徐州,如若丢失懿愿意提头来见。”司马懿又岂是糊涂之人,曹操心思他早就猜透了,为了让曹操更相信自己,司马懿只有率先出战的意愿了。“哈哈!仲达愿往,吾无忧矣!”曹操立即大笑起来了,刚才还是忧愁满面,现在却有大笑起来了,这足以说明曹操的性格了。随后曹操又严肃的道:“来日汝率领一万援军,星夜赶往徐州,到达徐州之后,汝可以接替曹仁之职,暂代州牧一职;半年之内徐州不失,孤给你加官授爵。”司马懿自然是惶恐的表示愿意效忠,誓死保住徐州了。

司马懿绝对是个枭雄之辈,早年就有大志,虽然现在投靠曹操,又碍与曹操的智慧和威望,他把自己隐藏的严严实实的,而心中的愿望却牢记在心间了。只凭他早年为了不想替曹操卖命,故意装病卖傻就可见一般了。

翌日,曹操在亲自送走了司马懿后,才放心的率领四万大军前往虎劳关了,官渡留给了善战的于禁把守。

建安六年,七月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刘备率领的河北十五万大军,也就在这个季节里,攻取了冀州重镇中山国。兵锋之指冀州首府邺城,袁绍政权可谓是到风雨飘摇的时刻了。同时马腾父子也攻取了弘农和河东等地,司州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带,正在酝酿着无法预料的变故,历史的走向将会在那里呢?

还是七月,周瑜和张辽两部会师,组成一支十万的虎狼之师,向下坯发起了统一徐州的进攻命令。周瑜此时恐怕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