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问一直期待着有教育方面的能人出现解决此事,他能够在洛阳总领,但是还需要人去负责具体的实施。

公主开始忙着应酬,宴席,拜访,诗会,茶会。

沈三问犹豫着要不要一起去。

去吧,就得好好表现,一直以来表现的太好,那一次要是混了头表现不好,就容易被人喷,浪得虚名什么的。

表现的好也会被当成理所当然,毕竟他不是宴会的主角,能出席作为一员必须有本事啊。

去了,公主说不定还得照顾他,办事碍手碍脚。不去吧,好像他不顾着公主,一心做梦想家,将难办的事推出去了。

不是他想太多,而是两人出席的场合越多,各种议论就会传起来,一个小动作,一句话会被各种解读,也是让人很烦的。

最后肯定还是两人打商量啊。

公主倒是很支持,这才是第一步而已,瞻前顾后能成什么大事,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一同经历,把能遇到的问题都遇一遍,以后不至于手忙脚乱。

真的会把所有问题都经历一遍吗?

呸呸呸,以后的地位不一样,哪里会有那么多问题。遇到问题不过是因为地位不够,影响力不够,眼界有问题,或者有人强行反对而已。

这些等做了皇帝,那都是事吗?

不过经历等于更丰富的经验,必然是有用的,沈三问还是决定与公主一同进退了。

平时的宴会沈三问自然可以很随意,因为他的出场是给了办宴会的人的面子,别人见到他必然会很开心。

可是如今是自家办的宴会,特别宴会目的明确,清楚改革障碍,作为主人翁沈三问自然不能马虎。

所以沈三问这几天很是忙碌。

首先是宴请那些人的问题,文人和武将喝不到一起去,寒门间也有许多忌讳,部门之间也有各种合作和竞争关系,沈三问觉得一次考究的宴会,比改进造纸术简单不了多少。

毕竟他的前半生是作为一个纨绔度过的,游山玩水在行,遇到小事出主意也不赖,真正设计深层次的纠纷,除非刚好在史书上读过,不然真心处理不来。

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

有时候他会想,不想努力了,反正已经找到白富美了。若是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不知道多少人能气吐一升血。

可是看着孩子崇拜自豪的眼光,还有公主对他的信心,他只能一路向前,不能崩了自己上进的人设不是。

虽然懒散,但是心怀天下。

其实还有危机感,看洛阳的形势,停下脚步,就等于失去一切啊。无论是失去公主,还是公主失去一切他都接受不了。

二人又一合计,绕来绕去挺麻烦的,不如用层级邀请。

他们只发十份请柬,这十个人每人再发十份,邀请自己的好友和能够对教育改革有利的人。这样辐射开来,一人说服十个的,好像就能顺利了。

可是就算找十个有影响力,能支持并且有益的人也不容易。

沈三问将自己的几份发给了愿意支持改革的府里人和外面的年轻纨绔,公主将请柬发给了宗亲和心腹。

李氏宗亲,一个很尴尬的群体,尊贵却又没有尊重,隐有抬头之势,但是始终被人压了一头。

武氏不让他们起来,却也不曾亏待他们,反抗统治者他们做不来,顺从他们也不乐意。

公主将请柬发给他们,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把握对皇帝有用的机会,还是做对天下有益的事情,名声和现实作用都有了,不会亏。

这种笼络手段不可谓不高明,能领情的还都能是务实的俊杰。

这些李氏的亲戚永远是支持李家做皇帝的,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享有一个名头,自然不会愿见天下出什么乱子。

最多有些老古董不支持女人做皇帝,私下有此心,也不敢明着反对,只会回避不来。

他们若是眼光足够,没准还能推荐几个人才来。

沈三问原本打算的是,支持的人不多,那么请柬一传十的指令发出去,也不会有太多人。

可是结果出乎他的预料。

最后统计结果报上来的时候,他与公主只能目瞪口呆。

李家的人人手一份。

武家的人人手一份。

五行七望嫡系人手一份。

朝官人手一份。

等等。

这还有个锤子意义。

反对的不也是这些人吗?来蹭饭吃了?

一下子宴请这么多人,也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吧。

那这场宴会还举行不举行呢?

不举行,这请帖发出去没对线,各种流言蜚语就传出来了,还会被人非议是穷了还是怕了,还是对谁谁谁有意见。突然取消,好像也丢不起这个人。

举行吧,真的没什么意义。明知道你反对,还叫你来干嘛?营造一片和谐氛围,天下大同,人人支持的假象吗?这些人背过头说法就变了,指不定还会取笑公主办了一场搞笑的形式主义宴会。

所以,第一次宴会只能无限期推迟了。

不能当冤大头,可也不能不办。

沈三问先严查了名单,每个人发的好像都没问题,邀请的都是至交好友,其中许多人也是有大智慧。

只有少数人将请柬发到了权贵手上,不知道是被威胁了还是怎么着,参加这次宴会好像成了洛阳的潮流,不参加就不是一个好官了。

估计再过不久,这请帖要洛阳人手一份了。他可是没限制参加人的身份的,总有人会带着家人见


状态提示:2 宴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