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公主的小驸马>17 演讲台出事

沈三问走进王成所在的演讲之处。

王成在台上唾沫横飞,声音洪亮,台下的人身体前倾,十分安静,没有交头接耳,也少有低头不语的人,显然是被他所说的吸引住了。

沈三问仔细倾听他说的内容,对每项政策的分析否称得上到位,进步不小。

沈三问放心的离开。

欧阳林和王成风格略有不同,没有用嘶吼的方式,不过也是什么热血说什么,一长句出口不带喘气的。大致围绕着要读书,一定要好好读书开讲。台下的氛围不错,每个人都面带笑容。

“这是讲第几次了?”沈三问询问一旁护卫秩序的士兵。

看欧阳林驾轻就熟的样子和每句话的熟练程度,就知道必定反复多次了。

“回驸马爷,第四次了。”

哦,原来都这么久了。

沈三问又放心的离开。

这些人中他最不放心的是吴胜宇,虽然比其他两人聪明,但是准备不足,又不易亲近,难免给台下观众不好的感觉。

沈三问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近。

吴胜宇没有注意到他,在台上耐心的解释着各项政策,声音不大,手放在身前一动不动有些僵硬。台下的人时不时提着问题,此时他才会举起手示意大多数人安静下来,指出特定的人提问,然后解答他的问题。

沈三问很佩服他这种在嘈杂的环境分辨这么些人到底说了什么的能力。

他的台风很一般,给人一种没办法独自站在台上控场的感觉,但是他运用互动的技巧很到位。

每当他将一个问题解释完毕,台下的人会争先恐后的提出问题,许多破音的大嗓门甚为刺耳。

仿佛这里不是公主府准备的演讲舞台,纯粹是他回答教育改革疑问的展台。

沈三问发现,每一次提问过后,再次出声的人会明显变少。

社会经历不足,他居然可以抛弃以往维持的高高在上的姿态,用亲和来弥补。

沈三问默默的侯在一旁,等他迎来第二批观众。

没有传令兵,也没有喇叭,他们将人进行了分组,一队一队的进入特定的地方,了解各自需要的信息。

吴胜宇的效率很高,大家离去的时候脸上都带着安心的笑容。等人离开,他没有立刻叫人,而是坐下来写写画画记录些什么。

“传新的人进来。”吴胜宇吩咐道。

沈三问忙让开道路,躲在护卫们的身后。

一群农民急急忙忙的穿过护卫们中间,径直走向中间的展台。

吴胜宇开场声音要比平时大上不少,但是比起经常做这件工作的王成、欧阳林,仍旧只是小声。他小心翼翼的请台下的人安静下来,然后介绍了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让他们大胆提问。

看到这里就是完整的一环了,沈三问同样放心的离开。

“等到他们有两个人结束了,去府里通知我。”沈三问吩咐一声便离开。

定下两万字的目标,将自己关进书房,沈三问开始奋笔疾书。

写文从来不是比谁花的时间长,而是产出和质量。有的人两天写出八千字未必有他一天写出来的两万字要好。

构思完整,心里有主线写起来自然就快,若是作者自己都迷茫,一本书大半是没戏的。

太快或者太慢都不是好事。

沈三问想起他写第一本小说的时候,枯坐电脑前一天还不能写出八千字,现在多容易。

等到太阳将落,沈三问才将笔放回笔架。

这时,也有人进门报告,王成和欧阳林已经结束了,在门外候着。

若是他们站在面前,沈三问定要将笔砸在他们脸上。

刚刚写文结束的高兴劲被他们这种操作刺激的半点全无。

沈三问带着些许怒气走出门,王成二人赶紧行礼。

王成笑的很开心,“驸马爷,今日演讲百姓甚为满意。”

沈三问没有打断他,只是冷笑一声,一言不发的大步走在前面,欧阳林二人紧紧跟在身后。

沈三问一路行到吴胜宇所在的演讲地,寻了个地方坐下,对跟着他后面的二人道,“好好听,好好学。”

吴胜宇见到进来四人,没有忙着上前打招呼,而是继续从事手头的工作,给广大群众介绍各种问题。

估摸着还有两批人才结束,吴胜宇心里也有些担心驸马爷等不及,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是做好目前的工作。

王成二人在一旁听了一轮,一头雾水。

沈三问问道,“看懂了吗?”

王成站的稍微靠近沈三问,问道,“驸马爷是让我们看什么?”

朽木不可雕,沈三问厉声吩咐,“继续看。”

“是。”王成很是迫不得已的回道。

吴胜宇又讲一遍,沈三问再问。

王成实诚的答道,“他这个办法虽好,但只是将改革说清楚了而已,并没有鼓舞热血之意,驸马爷是嫌弃我们没有将改革的问题讲清楚?”

沈三问绝望的摇摇头,你没救了。

欧阳林倒是反应的够快,出列道,“吴兄比我做的要好,受教了。”

昨日夜晚,三人聚在一起讨论改稿的事情,吴胜宇指出了他们稿中的一些错误,欧阳林和王成一一修改,对于吴胜宇提出的问题,他们二人也耐心翔实的做了解答。

可就算如此,怎么能说他就输了呢,王成不服,他嘶吼了这一天,数量庞大的农民对他心悦诚服,他怎么就输了?

王成望了一眼欧阳林,轻声询问道,“怎么回


状态提示:17 演讲台出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