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363章 白山黑水仇如血(一)

后世某些对历史一知半解,或者别用用心的人,会用“明修长城清修庙”来为大清歌功颂德,但事实上这句话是错误的,清朝一样修长城,只不过目的完全和明长城相反——明长城是为了阻挡长城以北的军事入侵,而清长城是为了阻挡长城以内的百姓出关开发土地。

而这条被称为“柳条边”的长城,和之前的明代辽东边墙大体重合,基本上圈住了“我大清龙兴之地”,而由于旧时间线上的叶赫残余势力太弱,更北面的索伦人又落后到一定境界了,从柳条边之外攻入“龙兴之地”的事情几乎从未发生过,但新时间线上鸟枪换炮的“叶赫反抗军”要想从顺治年间尚未修筑完毕的柳条边上撕开一个口子,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谓柳条边墙,就是在高、宽各三尺的土台基础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各株之间再用绳联结,形成约高三尺的柳条篱笆,即“插柳条结绳”。边墙外挖深、宽各八尺至一丈的沟渠作为护墙河,以禁止行人越过。对于有了火药桶和铁锹的“叶赫反抗军”来说,炸开土墙,、从沟壑上填出一条道来并不困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牲畜、车辆通过,毕竟那些足以轰开兴京,也就是赫图阿拉城外墙的“大杀器”实在太沉重了。

破柳条边墙,攻占了一些堡垒和旗屯,推进进行的相当顺利,掠夺的收获在其他军队看起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刚刚摆脱野人状态不久的“叶赫反抗军”看来已经足够丰厚,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俘虏,其中大部分是建州人!

叶赫女真被建州女真杀戮已久,那真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而本着“以牙还牙,以血换血”的原始报复法则,现在“叶赫反抗军”对留守的建州人怎么虐都可以,唯一让那些头人们郁闷的是这些都是小角色,分明要到赫图阿拉城里抓几个大家伙来才过瘾。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确实骨感的,“叶赫反抗军”还没摸到赫图阿拉的边儿呢,清军的“剿贼大军”就滚滚而至。

平心而论,这真是一场菜鸡互啄的战斗。

并非要埋汰双方,但无论是脱离野人状态不久的“叶赫反抗军”还是那些青壮早就入关了,只剩下小娃娃和老弱病残的留守八旗,放在关内都是被人轮番蹂躏的弱者,但由于一方身负国仇家恨,另一方也算是为了“家园”而战,所以士气还是满的,于是乎两拨子人就这么“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在一起,各种兵刃撞击和人、马惨叫,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分出高下,而这时候的精锐部队,没错就是那些昊天教的医师、教谕们,起到了足以决定战局的作用。

正所谓“不想当狂战的医生不是老教师”,虽然昊天教圣姑手下的姑娘们很有名,但派往辽东满清大后方的昊天教神职人员清一色的是男性,而且是体能要求很高的男性。后世游戏里“力量高就能穿上防御高的好盔甲,然后血多就可以无脑突脸”其实是符合实际的,而这帮“战斗牧师”全副武装后在大批“叶赫反抗军”辅助下杀过去,那简直是最简单粗暴取胜方法,当然对面的满清“讨贼大军”之所以败的那么彻底,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思路错了。

昊天教虽然是最科学的宗教,但毕竟宗教就要有神灵介入,各种加buff才正常,而在那群“讨贼大军”的眼中,眼前这一拨子人差不多就是跳过大神,神仙上身的状态,尤其是那些身上铁皮包的严严实实,砍人毫不留情但嘴里始终在念经的家伙,说是“神将”也丝毫不为过,而既然这背后有超自然力量参与,无论如何都惹不起,那么除了抱头鼠窜还有什么别的选择么?

在击溃了这一波“讨贼大军”后,“叶赫反抗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下一个目标真的就是赫图阿拉了,不管能不能打的破,只要能引起大恐慌、大骚乱,也就足够了。

————分割线————

当“叶赫反抗军”向着赫图阿拉方向进攻的时候,“辽东复仇军”正站在宽甸的废墟之上开流水宴。

所谓的“辽东复仇军”,实际上主体是当初东江镇崩溃后的各种山贼、海寇,因此说他们是“胡匪”在新时间线上的同位体也丝毫不为过,不过这些人可比早期的胡匪胆子大多了,小小的旗屯、堡垒根本就是顺手吃下来的,攻破比较大的城池那才是他们的目的。

宽甸的防御放在关内也就一个县城的水平,遇到多辆棺材车从不同角度花式炸门这种事情是真的抗不住,而且“辽东复仇军”相比于“叶赫反抗军”来说有了一巨大的优势——人多!

东江镇原来有数十万人,就算毛文龙死后饿死了三分之一,投降了三分之一,那么转化城的山贼、海寇的总数至少也有数万人的规模,更不用说他们可以得到原本是汉人的阿哈尼堪的数量补充,数量更是滚雪球一般地扩大。以宽甸城为例子,城门一被炸开,就有一万多的人喊叫着往里面冲锋,至于里面的那些清军,简直如同开水冲刷下的冰块一般,化了!

复仇、杀戮、大掠、欢宴之后,辽东复仇军的为下一步怎么做发生了意见不合,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伪清雄气已消,下一步只要四面开花到处破城就是了,但其中一位名曰牛大山,虎口寨出身,当初和清军捉了好几年迷藏的头领认为,索尼仍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下一步怕是要守城了。

虽然有人考虑过“牛大山据说和镇江侯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状态提示:第363章 白山黑水仇如血(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