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夺鼎1617>第五百五十六章 阵前定计,原样奉还!
永平浩浩荡荡的往山海关方向开拔而来。旗号翻滚,蹄声如雷,车轮碾压,马蹄践踏,数十万双脚在大地上走过,将地面也是微微震颤。

两日之后,李自成大军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长城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绵亘一千余里,为隆庆初年戚继光亲自筹划督修,分为三协十二区,分兵防守。万历中年以后,防御废弛,后来更没有兵将驻守。崇祯年间,东虏几次南犯,都是从蓟州、密云一带,找一个无兵防守的口子,自由进出。我大顺军虽然攻占燕京,却无兵防守长城。蓟州、密云两州县,何等重要,不但无兵驻防,连州县官也没有委派。一旦有警,无人禀报。我们如瞽如聋,必将措手不及。”

山海关外,李自成的行宫设在了一家乡绅的宅院之内,他召集了刘宗敏、李岩、李过,宋献策、张鼐、罗虎等文武官员在一道听取负责大顺情报收集和各处探马暗桩的刘体纯为大家介绍军情。

“二虎,会到你说得这么严重的地步吗?据朕所知,吴三桂虽然兵马素称劲旅,但是顶多只有六万多人马。万一我们在山海卫作战不利,可以全师而退,还不至于使大局不可收拾。当然,出师不利,不但会大损我军士气,也会大损朕的威望。”

“不,陛下!臣与体纯将军所担心的并不是吴三桂的六七万关宁军,也不担心是否能够公开山海关。而是担心东虏的八旗兵乘机南下,截断我军退路,或乘虚进犯北京。”

李岩的话,让李自成心中一凛,历来作战,最忌讳的事情就是突然有生力军加入战场袭击侧背,或者是直接加入战团。那样一来,会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地位。

“林泉所说的,也正是微臣所虑。从崇祯二年以来,东虏几次入犯,都是从蓟州、密云一带进入长城,威胁北京,深入畿辅,横扫冀南,再入山东,饱掠而归。臣担心我军正与吴三桂相持于山海城下,东虏精锐之师已经来到北京近郊了。”坐在李岩身边的宋献策,也是忧心忡忡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会有这么快吗?”虽然在内心已经将这种情况列入了极有可能发生的变数,并且开始飞速的思索如何应对,但是,李自成还是抱有几分侥幸心理,试图从臣属们的口中得到一点安慰。

“回陛下,满洲兵消息,在山海城中传说不一。有人说满、蒙、汉八旗兵正在向沈阳集中,有人说八旗已经出动。近几年来,满洲人对关内的朝政大事,军旅部署,随时侦探很明,我们却对满洲的动静不很清楚。崇祯十几年中,东虏几次进入长城,事先明朝都没防备,就因为侦探不灵,等着挨打。何况我大顺朝一直在内地对明朝作战,没有将满洲放在心中;进入北京以后,才明白我朝的真正强敌不是明朝,是满洲人。我们平日听明朝的各种消息很容易,如今事到临头,探听满洲方面的消息十分困难”

刘体纯的话让李自成不觉有些黯然,十多年了,他一直都是将间谍、细作用在了明军这个眼前的敌人身上,却没有想到遥远的千里之外,还潜藏着一个更为危险的敌人。

“这也不能怪你!当日王根子送来满洲皇帝的书信时,朕就应该有所警示了!”

“陛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看来,满洲兵在何处,是否已经出动,打算从何处进犯幽燕,是否与吴三桂已经勾结一起,凡此种种实情,我朝全然不知,如在梦中。自古用兵,在出兵前十分重视‘庙算’。孙子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从渡河入晋以来,陛下与左右之人,都以为天下已经唾手可得,只要打下了北京城,杀了崇祯皇帝,就有了万里江山,江南、闽广各地便可传檄而定。等到吴三桂坚不投降,才有讨伐吴三桂之议,而如此大事,群臣中向陛下谏阻者寥寥无几。直到此时,群臣中都认为吴三桂对我大顺不过是癣疥之疾,而没有看到我大顺军进入幽燕,占据北京之后,明朝已亡,能与我朝争天下的强敌不是吴三桂,而是东虏、是南蛮。可是由于多年积习,内地汉人总是将满洲部落看成辽东夷狄之邦,非腹心之患。将南中梁国公总是看成是贪图金银财货之辈。正所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目前,东虏是否已经同吴三桂勾结一起,不得而知;东虏的八旗劲旅是否已经出动,不得而知;满洲兵将在何时何地同我进行恶战,不得而知。因为我对敌人动静茫然不知,冒然孤军东征,所以就没有‘庙算’,正如古人所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倘若是我军与吴三桂大战方兴之际,东虏突然在蓟州、密云等处破边墙而入,以精骑直取北京,我大军后路被其截断,前面又是吴三桂婴城而守,到那时,我军又该如何?陛下又该如何?”

李岩的一番话,说得李自成刘宗敏等人不由得有些毛骨悚然,如果不是外面庭院内岗哨层层,守卫严密,他们几乎都要惊呼出来。

李自成望着跪在地下的李岩与宋献策二人,口中一阵发苦,没有对他说什么责备的话,也没叫他平身。虽然李岩和宋献策说出了许多使他大为扫兴的话,甚至已经给此次东征划上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但是他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六章 阵前定计,原样奉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