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后金政权就开始不断的搔扰乖进攻明朝的边境。辽东、辽西等地先后被攻占,到了皇太极执政时期,皇太极把国号改成了清,也就是一开始想与明朝平起平坐。当时,明朝军队在山海关外只剩下了锦州、宁远等地区。在清理了内部问题之后,清朝开始全力进攻锦州城。锦州城的守将祖大寿吸取了之前的一系列教训,在锦州城里囤积了足够吃三年的粮食。依靠锦州城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明朝军队的火器,清朝面对面对锦州城一筹莫展。无论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都攻不下锦州城。此时的明朝却看准了机会,在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的打击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一败再败,国内的局势明显好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崇祯皇帝决定集中兵力与清朝进行一次大决战。为了与清朝军队决战,崇祯皇帝任命在镇压农民军有出色表现的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同时,从九边重镇抽调各路军队,洪承畴率领的明朝军队达到了十三万之多的队伍,这是明朝一大半家底。洪承畴率领这些军队开赴前线,当时,崇祯皇帝迫切希望洪承畴能够速战速决。因为供给十三万大军的粮草,压的明朝喘不过气。此时,义军的势力已经重新燃起。崇祯皇帝希望洪承畴迅速击败清朝军队,然后转入镇压农民军的工作。兵部尚书陈新甲不断的催促洪承畴,开战之初,洪承畴的思路就已经乱了。洪承畴的军队抵达前线之后,清朝军队立刻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明朝军队无力与清朝军队进行野战,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优势,抵抗清朝骑兵的进攻。
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明朝军队,携带了超过三千门小口径火炮。清朝骑兵冲锋的时候,明朝军队大小火器一起开火,清朝军队占不到任何便宜。得知明朝出动了十三万精锐,清朝皇帝皇太极决定御驾亲征。开赴前线的清朝军队越来越多,最终达到了十三万人,包括七万满洲八旗军、二万汉军和三万蒙古军。在兵力上,已经和明朝军队不相上下。由于明朝军队火器比较多,清朝军队硬冲的伤亡肯定很大。因此,清朝军队利用自己骑兵众多的优势,一方面不断的袭扰明朝军队,另一方面切断了明朝军队的粮草补给线。在清朝军队不断的袭扰之下,明朝军队的火器弹药消耗殆尽,得知补给线被清朝军队切断,洪承畴已经放弃了救援锦州的计划,命令明军主力分成三路突围。当得知粮草被切断时,明朝军队的军心已经开始溃散。分散突围的命令下达之后,各路明朝从撤退变成了溃退。各个方向的清朝军队开始进行总攻,结果,左路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右路明军在伤亡超过七成以上的情况下,终于突出了清军包围圈。至于洪承畴率领的中军,没有能突围,洪承畴只能率领一万多残兵败将进入了松山城。洪承畴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清朝军队始终攻不下松山城。但长期的围困让明朝军队内部出现了问题,洪承畴的副将暗中投降清朝,并且打开了城门。清朝军队一拥而入,明朝军队的表现还是非常壮烈的,与清朝军队进行巷战。最终,大部分明军官兵阵亡,洪承畴等明朝中高级将领被俘。经过清朝的劝降之后,洪承畴最终剃发降清。
近两年时间的战争,一朝的结果,让这十三万余众的明朝军队中,有五万多人阵亡,还有一部分明军官兵被俘。突围的途中由于路线错误,还有一部分明军误入渤海。真正撤回宁远地区的明军还不到二万人,其中就包括吴三桂的军队。由于外援已经丧失,锦州城的祖大寿在被围困了三年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经过这次惨败,明朝军队的精锐力量损失了一大半。明朝再也无力与清朝进行大规模决战,就连镇压国内的农民军,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随着洪承畴的投降,镇压农民军的重任交给了孙传庭。对于清朝来说,此战消灭了明朝军队的主力,而且捕获到了明朝高级将领洪承畴,洪承畴对明朝的情况非常了解,皇太极相信洪承畴对清朝很有用。从后来的情况来说,洪承畴在清朝入关的初期,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当然是后话了。
可眼下该如何是好,众人也无一定论,吵吵嚷嚷的去了,得到什么结果。大家伙儿都灰头扒脸的各自下朝回避,秉忠也毫无生气的回到自己的内庭之中。刚刚在观鱼亭回璇藻内坐定,漫无目的的观看着水中锦鲤,鱼儿一上一下的沉浮,一阵云雀儿的欢快的叫声惊醒了秉忠。抬头一看,原来是张玉娘从临藻轩的引廊处缓缓地走将过来。
怎么了?六哥!有心事?
嗯,是有心事。
还是为那小白脸子洪承畴的事儿?
是的,不是因为他,而是想到那十三万余众的明朝将士。
你不怕他们转过性来,回来打你?
嘿嘿嘿!你这就小看了你六哥,这在内是兄弟之争,与外是家国之犯,岂可小觑而等闲视之。
哎哟喂,看来咱六哥境界挺高的呢!张玉娘看着义愤填膺的张秉忠,当着他的面嘲弄于他。
秉忠不听这话还则罢了,看到玉娘如此说道,于是乎将满肚子的气愤和意见都宣泄了出来。
玉娘,你可知道前段时间为什么我要立那多杀碑!不就是告诫他们,在这烹煮人世的天道里,活命是第一。要么被别人所杀,要么以杀止杀,别无他途。你那原先的大明主子不也是以杀立国,以杀建国的吗?
再者说,我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