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竟然是李白>第九十八章 争权夺利

最终,经过一番惨烈角逐之后,掌监一职最终落到了博陵崔氏女婿方之晖头上。

王少监,只有黯然神伤的份。

他原本以为,一把手和二把手全都倒霉了,他的春天就要来了,谁曾想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截胡了!

他也不想想,一把手和二把手屁股都不干净,他就一点儿事也没有吗?

李隆基,若非怕此事闹大了波及到吴少监,武惠妃面前不好交代,他王少监此时恐怕就不能安安稳稳的站在这里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对此,李白其实并没有什么想法。

想也没用!他一个才沾上五品官阶边的人,焉敢去想那从三品的官帽子?

反正也落到实惠了,总算是没白忙活一场。

经过此事之后,李白看透了,官场之上没有靠山和势力是不行的!

单打独斗,根本就不济事!

必须得找到组织,靠拢组织。

宦海沉浮,凶险万分,人家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己必须顺应大势!

可是,到底该向哪一方靠拢呢?

李隆基?那是两个概念好不好!

君王就是大老虎,你能和大老虎结成利益联盟吗?

大唐此时的势力如果细分,那就是七大宗族居首。

武惠妃、玉真公主次之。

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源乾曜、宋璟、苏颋等大臣再次之。

当然了,七大宗族以家族为核心,利益团体结合的最为紧密。

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

武惠妃女流之辈,又是狐假虎威李隆基的势,故而,她的小圈子里,有真材实学者不多,层次也不高,大都是些七大宗族里被边缘化的人物。

玉真公主,那就更不堪了,聚拢在她周围的人,大都是些富贵商贾,裙下之臣。

她也没有什么政治诉求,她的小圈子,无外乎就是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同胆敢犯雌威者较一较高下而以!

这两方势力,若是不将她们对李隆基的影响力计算在内,其实也不足为惧。

至于,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源乾曜、宋璟、苏颋之流。

大都各自为战,身旁仅聚拢了一些故交好友和门生、下属。

这帮人,大多数属于被动结成利益团体,报团取暖的动机大于与人争斗的动机。

李白之前曾听贺知章提起过,宰相陆象先对他李白推崇备至,礼部试时也多亏了此人仗义执言,否则他恐哦嫉貌坏健

事后,他虽然专程去感谢了一番,但是之后并无交集。

官场之上越往前走,阻力越大,李白不能不未雨绸缪啊!

“通过苏大小姐可以接触到苏颋的势力,若是再与贺知章、陆象先联合起来,日后自保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李白切切实实的开始了谋划,真真正正的蜕变成了一名政客。

其实,他更喜欢随性一些的生活。

可是没办法!不是还想要阻止乱世降临,将大唐盛世推向更高的顶点吗?

不走上更高的位置,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积累功德值,换取寿命,练功升级,返回后世,这才是他的最终梦想。

至于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他心里也没底,只能是努力向前了!

想到这里,他突然灵机一动,可以结党啊!

这个时代,聚拢一帮志同道合的人,结成一股新势力,似乎并不犯法吧?

自己不是有诗仙之名吗?打着诗社的幌子,建立新势力,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在朝堂之上立足。

想到就做。

李白将自己的想法同贺知章、孟浩一讲,他们也很赞同。

他们这些诗人若是结成一个诗社,那也能相互照应、增大影响力不是吗?

就像后世的作协、文联,有木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赶脚呢?

李白现如今有了太白佳酿,那真不缺银子花。

他拿出一笔钱,在曲江池畔买了一处宅院,修缮一番之后便成了诗社大本营。

贺知章一力主张取名“谪仙诗社”,社中元老有李白、贺知章、孟浩、周文、周立、李迎淮、袁渊、袁阔等人。

此后,李白又前去拜会了陆象先、苏颋。

两人均对他赞誉有加,待之如子侄。

忙于这些琐事之时,李白也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痛定思痛,他为自己在少府监中的定位,亦做了一番谋划。

新任掌监方之晖,有博陵崔氏做靠山,为人处世那也是相当强势的。

吴少监如今,虽然在家中闭门思过,但是李隆基势必抵挡不住武惠妃的枕头风,此人回归,那是早晚的事!

而略显低调的王少监呢?那也不是省油的灯!

此人出身于太原王氏,这么能隐忍、蛰伏,端的是不容小嘘。

头上有这三座大山压着,李白尽管初战告捷,在监中的情形略有改观。

可是,官阶与职位上的劣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就他的官职而言,短时间之内肯定是不可能有所改观的。

毕竟,近期之内他已经连升sān_jí了,再奢望升迁,那就是不切合实际了。

况且,五品官员再往上升,那绝非易事。

看看贺知章就知道了,熬了这么多年,也才熬上了个正五品。

低级官职那是几个萝卜一个坑,高级官职那可就是几十个萝卜一个坑了!

谁不知道那是狼多肉少?争抢白热化成都可想而知!

因此嘛!想要扭转这一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争权夺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