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红楼之庶子贾环>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思极重(上)
、清理贾家。

保住贾家的旗帜,保住自己重视的人,清理那些心黑狠毒的人,既包括主子,也包括下人。

师傅林道儒在第一次见到贾环的时候,就直言贾环心思太重。

没错,贾环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他习惯于把一切事情都想通透理清楚。于他看来,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简单的一条道路就是获得贾家的爵位与掌家权。

这虽然是一条极其困难的途径,但也是最为安全,最为保险的一条途径。

掌握了贾家的爵位或是贾家的掌家权,他就有能力控制好贾家,不会再有站错队,也不会再有天怒人怨,家破人亡。

但依贾环看来,要达到他所想要的,从内的可能性极小,只能从外面打开一个缺口。

读书也是,科举也是,都是贾环自己在摸索的一个方向。

荣府现如今的爵位袭在贾赦的身上,贾赦好酒色无道,非长命之相,如若他死了,荣府之世职落到谁头上,都不太可能落到贾环头上。

况且在贾环设想下,贾琏难道就能袭了他老子的爵位么,王夫人贾母稍稍一运作,这个爵位恐怕就落到宝玉的头上了。

所以贾环只能从外面慢慢尝试。

林道儒可能不曾发觉,只当贾环性子慢慢地被他磨平了,但贾环自己知道,他没有。

离开长安去应天之前,贾环就给钱槐留了个任务,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不过是帮他收集一些世人皆知,且无关紧要的信息。

钱槐虽然看上去吊儿郎当的,但他心里明白,自己一家同贾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环好了,他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贾环不好了,他恐怕就不能过得如现在这般潇洒了,所以他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老老实实地替贾环办这件事。

这是其一,贾环需要这些东西,来为自己打开局面。

后宅妇人的手段虽然狠毒,但妇人的格局总归是比男人要差上一些,这是因为时代所限。但观贾母那样一个厉害的人,面对外面的事情恐怕就还是抓瞎。

前世贾家第一次被抄家,荣府家产几近全被查抄了,贾母能做什么,她只能做出她所能做的极限,把自己的体己钱拿出来打点,供儿孙使用。

这是贾母自知长寿终有尽时,对钱财看得开的一种表现,也是贾母对外界而来打击的无力与悲哀。

贾环其实是轻视于贾家内宅的那些破事的,所以不论是贾代儒还是贾政给贾环寻找经师,他都选择了默认。

即便贾环如今还只是个准‘童生’,也没有妨碍他身上有了一个‘读书人’的标签。出府读书后,贾环开始有寻找机遇的机会。

贾家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贾母的那一大笔私房钱,也不是宁荣两府的世袭爵位,而是贾家几代先祖的舍命在沙场中挣回来的圣眷。

圣眷给贾家留下了子孙几代人的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也给贾家在军中朝堂皆各留下了一份不薄的体面。

在朝堂与军中的情分,是贾家最宝贵的底蕴。

南安郡王、北静郡王、西宁郡王、东平郡王

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治国公马魁、修国公侯晓明、缮国公石淳。

这四王八公十二个鼎盛的王公贵族与贾家休戚与共,紧紧地抱团取暖,周围还围绕着诸多尚且昌盛的候伯勋贵摇旗呐喊。

可笑贾家这一代如此骄傲自大,自视甚高,从不曾听说有主动去走动的。贾家诸多子孙,只贾政一个最不会当官的在朝堂维持着贾家最后的声音。

贾环对这份价值不菲的人情,打了三年的主意了。贾母王夫人只当贾环惦记荣府的家产,再了不得也只认为贾环往爵位上生了不该有的奢望。她们不知道的是,贾环比她们想象的更加‘狼子野心’,一心惦记着贾家真正的‘宝物’。

原该早早地就尝试去接触了,只是那时对朝堂局势的不了解,对贾家到底腐蚀到了什么程度一无所知,让贾环按捺住了心中的野望。

时至今日,贾环总算开始慢慢地看到了朝中局势的一丝汗毛了,但他更加不敢轻易动作,其中干系之大、牵扯之深让贾环动一根小指头都要想上很久。

贾环对自己想要窃取贾家底蕴的行为,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他本来就是荣国公正经的子孙,继承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什么不合理的吗?虽然宁府的贾珍贾蓉、荣府的贾赦、贾琏、再到贾家地位不凡的贾母,贾环的嫡母王夫人,这些人是决计不愿意看到那一天的。

但她们连贾家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都看不明白,成日只争来抢去那些只能用来享受的银钱家产,哪里又是值得煞费苦心地去揣摩他们心思的对手。

贾环用了无数的时间去推演,思考,试探,尝试,碰撞,这就是他这两年所有的收获。

儒家教的那些伟光正、忠义信的宝贵理念,诚然是老祖宗留给华夏子孙的最有意义的做人指南。但贾环是从现代物欲横流的挤压下苦苦挣扎的卑微之人,怎么会不懂美德是个人的追求,权力实力才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读书,永远都只是途径,却不是方法。

贾环是个俗气的男人,一个男人如果护不住自己身边的亲人,心里的爱人,是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男人的。

肩上扛着的大包是男人的责任,心里始终关系注意着父母爱人子女的冷暖喜忧是男人的温暖,只有嘴里叼着的烟是自己的自由。

贾环更多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思极重(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