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盛唐太师>第三三零章吐蕃的末日(下)

第三三零章吐蕃的末日(下)

长安太极宫御书房,李世民拿着毛笔,不自觉的开始走神,墨汁从毛笔的笔锋滴下来,落在面前的奏折上。

直到此刻,李世民才回过神来。

对于数千里之外的这场战斗,李世民牵肠挂肚,甚至比他在贞观三年,亲自送李靖率领十五万大军北讨东突厥的时候,还要牵肠挂肚。

对于东突厥这个老对手,李世民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作战方式,以及优势、缺点,李世民就算是闭着眼睛,也可以轻易地如数家珍。v更新最快/

可是,对于李靖进行这场征讨吐蕃之战,李世民心中没有底。

虽然杨天保麾下薛仁贵深入吐蕃腹地,克其城,败其军,珠玉在前。可是,李世民依旧难以安心。

毕竟薛仁贵打的那一场仗规模很小,虽然斩首和俘虏都有,兵部也考查过,关键是对于游牧民族,以骑对骑,无论是俘虏还是斩首都相对容易。

牧民机动性强,只是相对于步兵而言,对于骑兵来说,他们的移动速度依旧很慢,携带大量牛羊和马匹,充其量每天日行百里。

而且还有一个因素,河源军是杨天保从河源军四万余将士中挑选出来的一万余人,可以说四抽一的比例,应该可以抽出一部分敢死之士,或者说身体素质较强的人。当然,其实各军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比如莫门军,全军总数不过一万四千人出头,他们又抽出一万人马,只能算是裁撤老弱而已。

李世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好几次想坐下,屁股刚沾到凳子又猛的跳了起来,仿佛屁股被烫着了似的。

吐蕃之战,举国瞩目,整个京畿地区不知道多少人在翘首以待,等着边关传骑送来消息,那种心情跟死刑犯等待最后的判决差不多。

此役唐军投入了几乎全部陇右都督府的战马,全部可以敢于在雪原与吐蕃金争雄的野战军团,装备最精良的部队,最为强悍的将军,全部派出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此役胜负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场战役的本身,如果能赢,唐军畏吐蕃如虎,已经糜烂到极点的士气就会大为振奋,吐蕃金那咄咄逼人的气焰也会稍稍收一收,老实一两年,让大唐喘过一口气。

别看大唐此时欣欣向荣,一片和谐。可是朝廷却债台高筑,如果能打赢这场仗,朝廷就好好收拾一下国内这四处生烟冒火财政窘迫局面。

如果输了,损失多少兵马还在其次,关键是李靖这些最优秀的将领可能也回不来了,已经虚正值青黄不接的大唐,哪里还承受得起这样的打击!

不知道多少人在抱怨杨天保太不冷静了,居然建议李靖离开了坚城,倾其所有精锐与吐蕃野战,那不是去送死么!

很多文官摇头叹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小杨将军到底还是嫩了点!”

别人可以说风凉话,可以推卸责任,但是李世民不行。

江山是他的,这个社稷也是他弘农杨氏和陇右李氏是大唐的两支擎天柱,万一这两支擎天柱折了,大唐的天就要塌下来了!

前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千万别败啊!山东世族门阀可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万一那支大军折在了吐蕃,这京师又会现动荡。

心烦意乱的李世民干脆起身离开御案,背着手来到窗前,透过窗户,望着西南方向。

进入十一月的长安,其实已经很冷了,第一场雪早在半个月前已经下了,由于消息的延迟,李世民接到的最近的一份战报,还是一个月前李靖率领六军与河源军胜利会师的消息,其他再也一份关于吐蕃战争的消息。

李世民恨不得可以生出双翅,飞到阵前看看,也总好过在这里干等着。

……

此时此刻,战场上的杨天保嘴上全是水泡,也不知道是上火,还是因为干渴。

吐蕃如疯如狂的进攻,消耗了河源新军极大的有生力量。这支刚刚成这不到半年的新军,士气渐渐动摇。

就在这时,李靖的传令兵到了:“李大将军有令,敌军状若疯狂,请杨经略所部后撤,将左右两翼分别交给莫门军和积石军……”

不等传令兵说完李靖的命令,杨天保的瞪起眼睛叫:“后退?老子自带兵以来,还从来没有后退过,从来没有!你去告诉李大将军,不用管河源军,我们河源军死光了,他再换人。”河源军此时在咬牙坚持,吐蕃军队其实并不会比河源军好过。

此时的吐蕃军队,就好比一只被揍得半死的老虎,看上去凶神恶煞般,事实上早已是强弩之末,杨天保可不愿意给别人做嫁衣。

哪怕他并不需要这场战争的战功,可是他麾下的河源军将士需要他,他们还等着这场打赢,进行颁布赏赐,他们就可以回到老家,结婚生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一战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战,而是为了全军将士们的未来而战,如果现在退去,河源军阵亡四千余人马,他们的死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传令兵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是杨天保光明正大的顶撞李靖。

然而不等他错愕,杨天保发出了一声大吼:“给本将军碾死那帮傻逼!”

传令兵的眼珠子快要掉在地上了:“吃错药了,这就冲上去了?”

随着杨天保一声令下,那些原本躺在阵中支撑的河源军伤兵们也挣扎着起身,翻身上马。剩余的河源军将士,只要还能动弹的,有一个算一


状态提示:第三三零章吐蕃的末日(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