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大周秘史>11.管家的心事(下)

天祈二十九年九月初,东南沿海闽东一带突然集结四千多名瀛洲倭寇,勾结当地海盗,大肆屠杀官员平民。以往小股零星的倭寇杀人越货仅为劫夺财物,这一回却拿出了入侵的狠劲,竟然一路往内陆奔袭数百里,直奔闽王府而去。闽王乃是皇帝的庶兄,老王爷周承尉,闻斥候来报军情,吓得差点中风,急向朝廷求援,可还未等到援兵,王府已被倭寇一举攻破。

上百名手持长刀脸带恶鬼面具的倭寇将闽王府杀了个血流遍地,又挟持了五十多岁的闽王,欲向大周朝廷漫天要价。就在倭人于王府内大摆宴席大肆庆祝的那个晚上,一名未及弱冠的少年纠集了附近三百多名热血儿郎,举着砍刀、鱼叉冒死攻入闽王府。

这支仓促拼凑的队伍凭着几乎不能算武器的武器和一腔热血,付出死伤两百多人的惨痛代价,硬是将闽王从倭寇手中抢了出来,为朝廷挽回了颜面,也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战机。

待到一日后八万援兵赶到,少年立即带着剩下的伙伴加入王师继续作战。

朝廷之所以派出十几倍于敌人的兵力,就是因为倭寇善使锋利的长刀,且悍不畏死,每个都可以一当十,极难对付,大周儿郎要论单打独斗,万万不是倭人对手。少年向主帅扬威将军袁敦献上一种需各兵种协同作战的阵法,虽然阵型简单,却是极其有效,很快即大破倭寇,令其伤亡三千有余。战后袁敦清点人马,发现己方伤亡竟然还不到一千。

这是几十年来朝廷在对倭寇的战斗中从未有过的完胜。袁敦为人耿直,顿时大起惜才之心,将少年营救闽王与献计之功悉数上报朝廷,请求对此人lùn_gōng行赏,并将其收编自己麾下。

皇帝闻听捷报龙心大悦之余,深知袁敦向来眼光甚高,不由起了好奇之心,想要亲眼看一看这名袁敦口中惊才绝艳的军事天才,便下旨赐其金銮殿觐见。

于是,父子二人就在这万分庄严的场合,当着大周朝文武百官的面,猝不及防地相见了。

郑管家自然是没有资格在现场旁观这一极具传奇色彩的场面的。可这一幕早在坊间传为佳话,被人乐此不疲地反复描述,他已经听过不下百遍。

据说这自称从小生长在海边渔村的少年,生得与闽地黧黑的渔民没有一丝半点相像,出奇清俊挺拔。只见他身着一身大周军中百夫长的兵服,不卑不亢地往金銮殿上那么一站,面如琢玉,眼若流星,眉眼活脱脱与陛下年轻时一个模子,而那通身的气度风采,瞧着竟比二皇子景禧更神似陛下几分。文武百官顿时都瞪直了眼睛集体失语,而其中年纪大一些的官员,当年七皇子失踪的前尘往事便像潮水一般涌进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皇帝显然也有同样感受,若有所思地草草接见完毕,直接将这少年留下,经宗人府以大周皇室不外传的秘法相验后,果然便是失踪一十八年的七皇子景瑜。据说谢皇后做梦也没想到儿子还能够活着回来,听闻喜讯跌跌撞撞赶来母子相认,几度御前失仪哭成泪人,最后更是激动得昏厥过去。

乍闻失踪多年的七皇子景瑜回到宫里,朝野之中简直是骤然炸开了锅。这个题材最为平头百姓喜闻乐见,坊间的传奇话本编出了数个版本广为流传;而朝廷之中,却是愁的人比喜的人多得多。景瑜失踪的时候还是个不得宠的普通皇子,可这一回来,谢氏身份不同往日,已经贵为皇后,景瑜便成了正正经经的皇后嫡子,谢皇后有了如此倚仗,势力立时让人不敢小觑,原先后宫与朝堂内平静的格局一下子被打破了。

而原先萧皇后心尖尖上的嫡子,四皇子景祯,身份更是一下子微妙起来。七皇子回宫一年后,皇帝下了一道出人意表的旨意。萧后薨逝已有三年,四皇子景祯行冠礼已有两年,但迟迟未曾封王,之前人人都以为皇帝是将临阳城为这个唯一的嫡子留着,万万没想到等了两年,四皇子等来的封号,竟是“翼王”。

太昌府、河西走廊一带的千里戈壁和星星点点的塞上绿洲,被划为翼王封地。翼王封地在诸王中最广,也最为贫瘠。穷乡僻壤这四个字,仿佛是专为这片疆域而造,除了翼州等几个稍微富庶些的州县还能拿得出手,别的地方都不值一提。

听到这一让人惊掉下巴的消息,除了二皇子景禧笑得掉下马去摔折了一条腿之外,别人倒也还笑得比较含蓄,只是统一地觉得若不是还有萧相在后头撑着腰,这个昔日的皇后嫡子只怕就要彻底失宠。而原本车马喧嚣的四皇子府自打更名为翼王府,立刻门庭冷落起来。

府内以郑寿为首的上下人等,自然极是替自家殿下痛心不平,成日价谋划着要去求萧相为主子撑腰。没想到自家主子倒是看得开,接旨之后去向外祖萧相辞行,还没等郑管家想好说辞,他已经带着亲卫施施然赴封地上任去了。

相较之下,七皇子景瑜却是格外地春风得意。自打恢复七皇子身份后,他依然投身军中,跟着袁敦将军练兵,一年里又参与了几场小规模的战役,战术灵活奇特,几乎次次完胜,令在军中极有威望的袁敦将军心悦诚服,几番上书,执意推举景瑜为主帅,自己甘为副将。陛下当然不准,可也不禁对这失而复得的儿子越看越爱,青眼有加。

去年底,庆祝圣上登基三十一载的庆典,景瑜在蜀地剿匪不曾赶回来,皇帝不但不曾怪罪,反而赞其顾全大局,下旨将其封为“


状态提示:11.管家的心事(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