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宋青云路>第五十九章 冒芽了

他熄了这份心思,对钟容颂道:“承惠十文。”

钟容颂朝陆方谕点点头,又笑了笑,从怀里掏出荷包,数了十文递给张忠良。

顾青卓见状,转身就走,一边走还一边拽顾青黛的袖子。

陆青黛被哥哥拉着走,朝陆方谕笑着摆摆手:“陆方谕,回见。”

顾青卓瞪了陆青黛一眼,拉着她出了门,从始到终没说一句话。

直到三人上了一辆马车远去,张忠良这才好奇地问道:“这三人是什么人?”

“跟我说话的,是北山书院钟山长的亲孙子钟容颂;一直黑着脸的,是他的外孙顾青卓;另一个,顾青卓的妹妹。”陆方谕言简意赅地介绍道。

张忠良本来好奇的是顾青黛为什么看起来跟陆方谕一副十分熟稔的样子,对陆方谕比两个哥哥还要热络。见陆方谕似乎无意说起,只得闭了嘴。

“对了,你的新话本构思得怎么样了?赶紧写,有不少人看了还想再买一本类似的呢。”张忠良道,“你不知道,你这《奇闻异志》卖得可好了。原来还得我给人推销,现在都是寻着找过来买。”

“有思路了,这两天旬休,正好有时间写。写好了我拿过来给你。”

陆方谕说完,问张忠良:“你不是说想写话本吗?写得怎么样了?”

张忠良摸摸后脑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发现我不是那块料。本来想得挺好的,但写出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干巴巴的,跟我预想的差很远。”

“我能看看吗?”陆方谕好奇地问。

张忠良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角落里摸出一个本子,递给陆方谕,又赧然道:“你拿回去看,别在这里看。”

陆方谕看他这别别扭扭的样子,哑然失笑:“好,我拿回去看。”

说着他提起书袋:“张叔,要是没事我就先回去了。后日我再来。”

“好,路上小心。”

陆方谕回到陆家庄,放下书袋就往后山去。

陆方谕自打上了北山书院就早出晚归的,浇水的任务也被陆明端抢了去。

照陆义林的话说,如果陆方谕这法子可行,这可是造福陆家庄的事。尤其是陆义林家,田地多,山地更多。要是真能扦插成功,山上能种茶树,他家一年的收益不知涨多少倍呢。更何况大冬天的,气温又不高,茶苗也不用每天早晚浇水,开始浇得勤些,过个三五日后隔天晚上浇一次水就可以了,也没费多大事。

陆方谕确实没时间,也不放心让陆茉娘、陆蔓娘两个小姑娘往后山上跑,便也没有推辞。

陆方谕这十天早上天没亮就出门,晚上天黑才到家,一直没时间去看看后山上的茶苗。这会儿有空,他自然要去看一看。

一月结束,二月来临,春耕马上就到了,后山上有不少人劳作。陆方谕一路打着招呼,跟着寒喧,到了自家山地,就看到三伯陆明常跟陆明端两人蹲在那里看茶苗。

“谕哥儿,快来,这株茶树冒芽了。”陆明端看到陆方谕,十分兴奋,招手叫他过去看。

陆明常倒是淡定得很。

他是干惯农活的,在他看来,什么柳条、木槿、枸杞树等等植物,可不都是一插就活?只要季节天时对,又有人浇水,冒个芽是天经地义的事,实在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要紧的还是这茶苗长大后制出来的茶叶味道对不对。

陆方谕跑过去看到树杆上冒出来的一点绿绿的小芽,也很高兴。

他知道茶树怎么护理、茶叶怎么制,但除了他上辈子在研究生宿舍里养死的几盆花,他还真没真正动手种过东西。所以茶树枝条扦插下去后,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现在看到枝条冒芽,他的心就放下了一半。

另一半还得等其他树枝都冒芽,才能放下。

“辛苦明端叔了。”他起身,朝陆明端施了一礼。

陆明端赶紧回了一礼,又嗔道:“你这孩子,哪那么多礼?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况且……”

他指指陆明常:“你三伯这段时间没少往这边跑,也指点我怎么护理。否则,我还真做不好。”

他也是打小念书的,后来念书不行才回家跟在祖父身边学习各种庶务,也没真正下过地种过东西。要不是陆明常指点,没准他就勤浇水把树枝给浇烂根了。

陆方谕又给陆明常施了一礼。

其实陆博士是个潇洒不羁的性子,也没这么多礼。但原主的性格就是如此。他已经改掉了原主沉默寡言的特性,沉默不沉默的,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再改其他的未免被人怀疑。

而且他也发现了,这些人虽然嘴里说着嗔怪的话,但见他懂得感恩,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就是口嫌体正直啊。

“就这一株吗?其他的有没有冒芽?”陆方谕问道。

他倒想把这些山地全都扦插了茶树枝呢,一来陆义林觉得不稳妥,二来母株就陆明常地里那一株,就算把所有枝丫都弄下来扦插,也扦不了多少地。

所以最后就只扦插了小半亩地,算是个试验田。

“我们都看过了,就这一株。”陆明端道。

陆明常看着这两人就好笑,忍不住摇头道:“天气暖和了,过几天你们来看,保准又有许多冒芽的。放心吧,没事。”

说着,他也不理会两人了,拿起锄头到自己的地里干起活儿来。

陆明端和陆方谕面面相觑,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陆明端道:“我祖父昨儿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冒芽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