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鼎宋>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公王莽皆未显

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公王莽皆未显

沿着车水马龙的汴梁马行街,西面尽头就是皇城。华灯初上时,街道两侧酒楼纷纷支起彩灯,有如仙境霓虹,又一个不眠之夜即将到来。

一头骡子载着一个绿袍官人行在道上,来往行人没谁往他身上投去一眼,这里是东京汴梁,别说绿袍子,就是红袍子行在街上,也引不出多大动静。

这官人不到三十,颧高额宽,看上去很是刻板。一边行着一边默默注视街上的盛景,跟在左右步行的随从该是习惯了他的脾性,没人开口出声。

不多时,骡子转入小巷,马行街的喧嚣渐渐消散,代以货郎吆喝,街坊闲聊,夫妻打骂和小儿吵闹等杂声。

来到小巷深处一座不大的院子前,官人下骡入院,还没进院门,就听后院妇人的呵斥声透到院门:“张家的鸡子是什么样,我还认不出来!?你这贱婢,敢拿其他家的便宜货充数,胆子哪里来的!?滚去柴房呆着,再哭闹就把你的身契转给刘花牙!由得他随处卖!”

官人微微叹气,循声到了后院,温言道:“娘子何必盯得死硬,汹而已,不要太往心里去。”

后院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妇刚把丫鬟打发走,听得这话,都没顾着起身相迎,薄薄的嘴唇又翻动起来,如吐瓜子皮一般数落道:“你若是朱紫在身,我又何苦在意这些零碎!?一个太学学正,能养起这个家?今年你都二十七了,二十七了,秦桧!你是一点也不急!现今门路这么多,没见你去探过谁!连我们王家亲戚,你都不去走动。你要身正影正,我也知道,可太学也没谁巴结过你,你还真一门心思学包龙图不成!?”

秦桧伸臂由侍女更衣,劝抚道:“娘子你也说过,现今朝堂变幻不定……郑居中、邓洵武已势衰,蔡太师么,与你们王家又不合。找谁都不合适,还是立稳己身要紧。我才二十七岁,还年轻。”

秦桧妻子王氏哼道:“二十七岁还年轻?王黼才三十七岁!现在已是尚书左丞,你十年后能作到宰执?”

秦桧无奈地道:“王将明就是个异数,哪能与他比?不过……”

他很有信心:“十年后就算不得宰执,侍从两制却是有望的。”

王氏哼道:“王黼终究大你十岁,也不好比,那就用小你十岁的比。华阳那个王冲,吏部已经差注了,迁他为修职郎,泸南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y比你大一品,差也比你重许多,他今年才十七!”

秦桧失笑:“那只是选人,我是京官……”

王氏却道:“选人又怎么了?那少年在蜀中学名远扬,现在又有了官身,两三年后考个太学上舍出身,那时再得用是什么出息?到你这个年纪,你还在枝上,人家已在顶上了。”

秦桧叹道:“娘子,那少年你也说过,苏黄外门子侄,还差点成了你们王家人,是个非凡人物,怎么好拿来比……”

接着他蹙眉:“吏部已经差注了?”

王氏没好气地白他一眼:“我是去郑家串门时听的,为了你的前程,我一面管着家,一面还要与贵人家眷来往,你能早些出头,也免得我整日在外流连,被人翻嘴皮子说闲话。”

秦桧却没听下去,摇头道:“言官都没说话?十七岁便任实差,还是安抚司重职,这有违百年体例,大坏本朝吏治!”

换了轻薄的大衫,秦桧却觉浑身燥热,扇子跟脑袋一并摇着:“朝廷……越来越不成样子,后事堪忧啊。”

王氏自不理会秦桧之忧,再道:“正是王黼说的好话,当日邓洵武批驳孙羲叟的奏章,说到辟举王冲之事,就以一句太过年少,不合体例带过,没想把王黼挤了出来。王黼新晋,炙手可热,言官都是群顺风呱噪的鸦雀,哪个愿触霉头……”

王黼任尚书左丞,也即以前的参知政事,还不满四十,如此年轻的宰执,旧时也不合体例。蔡太师以此由进谏过,怎奈官家用王黼心切,这事也就轻飘飘过了。邓洵武又拿来说事,正戳中王黼之心。

“这便是党争!争起来,连官制体例都不顾了,这个王将明,我看也长久不得……”

秦桧慨然道:“若是我为言官,当效陈秀实,当面驳倒王黼!”

陈禾陈秀实为人耿介,中正不阿,任右正言时,童贯总领六路边事,陈禾弹劾童贯“怙宠弄权”,绝不能将天下委与宦官,要官家把童贯一辈“窜之远方”。官家不听,拂衣而起,陈禾拉着官家衣服不放,拉裂了衣袖。

官家喊道:“正言碎朕衣矣!”陈禾却说:“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官家无奈地应道:“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陈禾终究被童贯逮着机会贬出朝堂,可秦桧心中却翻腾着同样的正气。

丈夫一脸慷慨,王氏却只摇头嗤笑,再问道:“王黼怎么长久不得?我见过的人都说王黼为人不错,他虽连受何执中、蔡太师所荐,但行事也算执中守正,为此还得罪了蔡太师,前年本就要得大用,却被蔡太师贬去户部管烂帐。”

秦桧点头:“他也有才,汴梁禁军因欠饷闹事,还是他一纸告文安抚下来。”

接着他又摇头:“可此人是攀着梁师成入了官家心的,别看他现在为人端正,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看人得看长远……就说此事,能因意气而坏朝廷体例,他日权位再高,意气一动,还不坏了天下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公王莽皆未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