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
什么公孙瓒会走那么久呢?

一是因为他并非轻骑上路,而是大部队加辎重,只能走大路,因此杀到章武城下,攻了一天城。

二是颜良的大部队人马根本不在城里,而是在章武城北面的滹沱河附近占据了渡口。

滹沱河在后世已经消失,在原有河道上,清末时期重新修筑成马厂减河。

但是在汉朝,这条河却极为重要。因为它的下游部分,是与漳水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

就跟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没有在黄河设伏,而是在官渡河设伏一样。

颜良与审配根本不在章武城内驻守,而是占据了滹沱河对岸的渡口。在河流北岸修筑营寨,建造堡垒,将渡口堵住。

作为两条汉时中等河流汇聚在一起的大河,渤海郡的这一段水流更大,河道更宽,渡口极少,泥沙淤积,地势较缓,可谓是壁垒森严,易守难攻。

公孙瓒用了三天时间抵达章武,然后花了一天时间攻下章武城,休整一日,再北上七十余里,于第五日抵达滹沱河,结果被颜良堵在了滹沱河对岸,进退失据,难以北上。

相比于青州军拥有大量船只,幽州军的部队组成,就完全是步兵加骑兵的组合,大军浩浩荡荡两万多人,没有渡口,根本不能过去。

渡口之所以能被称为渡口,本身就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选它的位置,可谓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大型河流,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湍急浩瀚,也有水流平缓,易于渡河之处。

因此选此地为渡口,方便来往船只安全行进。

二是渡口设施齐全。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渡河的方式就已经很多。

有修桥的,有撑船的,有拉绳索的,也有像曹操那样铁锁连船横在江面当浮桥的。

船只来往,有齐全的设施,自然也就更加安全方便。

而没有渡口想过桥实在太难。

不然官渡之战的时候,为什么袁绍一定要强行从官渡打过去呢?

绕道不行吗?

就是因为官渡,是一个渡口的名字。

当时曹操是在鸿沟水,也就是楚河汉界那个鸿沟南岸的官渡结营防御。

鸿沟水只有官渡一个渡口,从别的地方几乎不可能过去。

袁绍只能在官渡与曹操硬碰硬。

因此一个渡口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

颜良占领章武之后,早就大量收集两岸船只,集中焚毁,没有给公孙瓒留下任何渡河工具。

如果公孙瓒选择从其它地方渡河,那得看看他有没有船只可以过河。

即便临时打造木筏船只,可别的地方水流湍急,且公孙瓒军中多有辎重和骑兵,稍微一个浪花,整个部队就得被河水冲走。

因此公孙瓒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就是因为渡口有设备,有绳索沟通两岸,可以结木筏过河,利用绳索拉拽。

但那样的话,就会被颜良攻击。

所以两边在河对岸僵持,公孙瓒不能渡河,已是骑虎难下。

颜良发现公孙瓒不知何时居然已经杀到了滹沱河时,立即派遣信使,绕了一个远路,从河间南下赶往南皮。

因为他当时候还不知道南皮已经被攻破,因而信使抵达南皮时,袁绍就已经在浮阳。

等到信使又千里迢迢往浮阳赶,袁绍都已经是在攻城的第四日,抵达城下的第九天,公孙瓒北上被堵在滹沱河的第十一天,陈暮回青州的第七天。

“什么?公孙瓒居然早就北上了?那城里的到底是何人?”

袁绍惊坐而起,他万万没想到公孙瓒居然早就已经不在城里,而是已经跑到了二百多里外的滹沱河渡口,那样的话,城里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刘惠沉吟道:“看来还是小看了青州军,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里的应该是高城的臧霸部,从海滨绕道而来。”

“那样的话,他必定是舍弃了辎重,想来城池中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许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粮草。

从海滨绕道过来,不走大路,那车马辎重肯定带不了,粮草也必然不多。

“现在应该想的不是破城了,而是北上追击公孙瓒了吧。”

袁绍的脸色阴沉,这一步的战略计划是将公孙瓒消灭在河北,如果让他逃回幽州,那情况可就糟糕了。

“明公,公孙瓒要追,但城也要破。”

刘惠想了想说道:“此时发石车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且敌人城内粮草也不济,即便只用少量兵马,也足以破城,虽然我们攻灭公孙瓒是第一目标,然而若能消灭臧霸,亦能削弱刘备实力。”

“嗯......”

袁绍沉吟片刻,环顾众人说道:“不错,公孙瓒要死,城也得破。传令,让鞠义收拾营寨,与我一同北上追击公孙瓒,文丑留本部人马在此,加上张郃,给我拿下浮阳。”

“唯!”

众将士轰然应允,立即分头行事。

对于袁绍来说,得知情报之后,他的第一目标肯定是公孙瓒,绝对不会再在臧霸身上浪费多余的时间。

原因很简单,傻子都能想到,在大战略上,消灭公孙瓒远比消灭臧霸好得多。

公孙瓒以幽州牧、度辽将军的名义占据幽州,获得幽州外围乌桓,以及北面东部鲜卑大人部的拥戴,如果不计代价,大肆撒币,可以拉起十万骑兵的可怕实力。

这种实力,再加上刘备强悍的十多万步卒集团,与袁绍火拼,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袁绍败亡,数多胜少,绝不可


状态提示: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