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

大军出了洛阳,约两日就到了梁县。

梁县后世就是汝州市。

此地驻守的人为将军武安国,早已经奉命等候。

颍川的治所在阳翟,也就是后世的禹州市。

但禹州人应该知道,它的位置是在许昌市的西北,汝州市的东面。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战略来讲,阳翟都不适合驻军,因为它处于颍川腹地,离洛阳太近。

当初赵云雨夜夺阳翟的时候,就是从新郑方向南下突袭,根本没有惊动颍川其它县城。

所以如果是从南面进攻洛阳,阳翟还能当作桥头堡,但由北往南攻,阳翟的位置就只能是在后方大本营,而非前线。

赵云的大军分别驻守在颍阳、定陵、许县,也就是许昌一带,分别看住了兖州陈留郡,豫州陈国以及汝南郡,后方基本都是各县留守部队驻扎。

陈暮要调用的就是这些人,如果把这些人全部调走的话,那颍川腹地就会变得空虚。曹操孙坚完全可以绕开前线,突袭颍川腹地。

但那只是假想状态,先不说尹阙关、大谷关、轘辕关各有数千军队把守,单说冀州青州徐州等地还有大量朝廷军队。

一旦曹操孙坚敢动,赵云三万人以及南边三关只需要牵制孙曹主力,朝廷兵马很快就能踏平整个河南。

所以陈暮并不担心后方会出什么问题,反而他更希望这个时候曹操孙坚忽然发动袭击。

由于孙坚已经向朝廷上表称臣,所以对待孙坚上朝廷更加和善。而曹操虽未上表,但也派了使者过来表达了当年自己与刘备共讨董卓的情谊。

因此现在朝廷还真没有什么借口直接对河南出兵。

反观刘表那边理由就多了,这厮在荆州祭祀天地,仿效皇帝乘坐銮舆,拟仪社稷,发布诏书,就差向天下宣示自己要登基称帝。

这些事情都是记载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的东西,其中孔融还曾经弹劾过刘表,有一篇疏文就曾经把刘表做过的这些事情全都记录了下来,都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

而现在朝廷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刘表有个别驾叫韩嵩,他见刘表经常干些皇帝才能干的事,就规劝刘表,希望刘表不要再做这些事情,结果刘表根本不听。

此次刘表遣使来洛阳,使者就是这位韩嵩。他为人正直,在观察了朝廷上下情况,又与刘备亲自见面交谈之后,认为刘备乃是天心人意之主。

而刘备与韩嵩交谈之后,也认为韩嵩为人品德高尚,刚正不阿,于是就希望征辟他为内阁三等谏议侍郎,留在洛阳担任朝臣。

韩嵩因为家人都在荆州,害怕刘表对自己家人不利,因而婉拒了刘备的征辟,并表示回到荆州便会辞职归隐。

刘备深感韩嵩是个人才,便迁他为零陵太守。

而在得到了刘备迁他为零陵太守的诏书之后,韩嵩犹豫再三,最终在离开之前,将刘表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都上报给了朝廷。

刘备这才得知,刘表在荆州居然干了这么多僭越之事,也为朝廷攻打荆州提供了理由。

这就是汉末的二元君主制造成的结果。

韩嵩是被刘表征辟,所以哪怕他为人刚正,因为效忠的对象是刘表,所以一开始也不能和刘备说这些事情,否则就是出卖上官,被人唾弃。

但刘备以天子的名义再次征辟他为零陵太守,那么韩嵩跟刘表之间,就没有了上下级关系,双方只能算是门生故吏,天子就变成了韩嵩效忠的对象,他就可以把刘表做的坏事上报了。

只不过即便是已经变成门生故吏,韩嵩这样做在当时也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因此他也表示,这个零陵太守不会赴任,等他回荆州向刘表回命之后,就会立即辞官归隐。

不得不说,汉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

这个时代也许会有董卓曹操之流,或狡诈、或阴险、或残暴、或凶恶,杀人如麻,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视人命如草芥。

但更多的人,却拥有着一副独立于这个时代的风骨。他们刚强不屈,坚韧不拔,心中充满了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比之所谓的魏晋之风强百倍,千倍,万倍。

这里有审配、沮授慷慨就义,面北而死的忠诚;有庞淯、臧洪义无反顾,生死与共的仁义;有伍孚、吉平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勇气;还有诸葛亮、姜维鞠躬尽瘁,不负重托的信念,更有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的理想诺言!

即便是残暴如曹操,在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一位英雄?

他以他超群的能力终结了这乱世,发展了农业和经济,让原本可能会死更多人的崩坏江山逐渐恢复繁荣,杀生为护生,亦是一种别样的汉末风骨。

而在这世上,还有大量如韩嵩这样的人,他们轻视高官厚禄,只相信自己心中的忠义。哪怕是已经被朝廷征辟,可仅仅因为将上司做过的坏事上报,就要因为羞愧而辞官归隐。

相比之下,陈暮穿越到这个世界,见多了韩嵩这种骄傲风骨之人,反倒因为自己那灵活的道德底线而经常感觉到惭愧。

虽然这种惭愧往往只是内心中偶尔闪过的悸动;虽然他表面上还维持着孝悌、仁义的名望;虽然天下绝大多数人,都被他制造的假象所蒙蔽,纷纷称赞他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的义气,对先帝的忠诚,对董卓的勇敢。

但这并不妨碍他一边羞愧,一边继续欺世盗名,披着仁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