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心想的是,但凡过得去,最好也不要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惹麻烦不说,寄人篱下总是有些拘束的。

姜老太想到这里,也立刻答应下来,道:“明天我就去找村长,让他帮忙找人修屋顶。”

姜心也干劲儿十足:“那我明日去镇上买些日用品,米面油少不了要买些的。平日里村里人帮忙修房顶虽然不要工钱,但是现在是农忙,人家腾出手来帮咱们,咱多少也要给点,还有一顿饭还是要请的。”

“对对对,要给,要请的。”姜老太哎哟哎哟的笑着,眼里却噙了泪花。

那毕竟是自己的家,哪里有不想回去的道理?

这一夜,姜心睡得呼呼的,姜老太却因为兴奋,一宿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姜心先是带着梁季永走了一趟,向众人表示以后梁季永负责削薯器出租问题,之后便又跑去了镇子上去买一些简单的用品和食物。

姜老太老早就跑去村长那里,找了几个年纪稍微大的人,为姜家修屋顶。大家一听是老邻居要回来住,自然乐得帮忙。

其实有了茅草和黄泥,根本不需要多少值钱的东西,一些人井然有序的糊上屋顶,保证不漏雨就行了。

姜心从镇上拖回来日用品和一些木板,这些木板是由田师傅提供,用来做削薯器的。等姜心回到老宅的时候,房顶已经修好了,正赶上做饭。

姜心先将一百文钱分给了五位叔叔伯伯,又向隔壁借来大铁锅,将买来的肥肉熬了油,放上葱姜蒜,大白菜豆腐炖一锅。主食就是糙米饭,这伙食在下乡已经算是好的了。

姜老太笑呵呵的招呼着乡亲们吃饭,眼角的皱纹都被笑容撑开了些。

吃饭的乡亲们一边吃一边打趣着姜老太:“婶子发财了啊,我听说心丫头做了那什么削薯器啊,可是赚了钱,这孩子聪明懂事,婶子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回来住好啊,还是自己家里好。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吧?”

姜老太眯着眼笑:“可不是,还是自家好。咱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回来住,不过我家丫头也是真的好,哈哈,大家伙尽管吃,咱今儿个,管饱。”

“好咧!”人们齐声一喊,震得旁边院子都抖了抖。

姜心也被这情绪感染,笑着从锅里捞了一碗油渣炖菜,又盛了一碗糙米饭,敲响了隔壁张老太家的门。

张老太开门出来,姜心将饭菜递上,笑道:“张奶奶,咱们做的饭菜多了些,给您盛出来点,也让您香香嘴,留着晚上吃。”

张老太连忙哎呦哎呦的接过碗,笑的合不拢嘴:“这可怎么说的,你这孩子如今这么懂事,我那老姐姐可要享福了。”

张老太自然不会推辞,他们两家早在上一辈儿就做邻居的,关系也是亲密的紧,旱灾开头那两年张家也没少接济姜家。

虽然张家也不缺这口饭食,但到底是一片心意,张老太也不会拒绝。

之前张老太就释放善意,既然人家愿意继续这份情谊,姜心也不能白费了人家的心思。

姜心在门口等着张老太腾出了碗,又回家盛了饭菜给另外两家邻居送了些。到底是左邻右舍的,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再加上姜心昨日用削薯器露的那一手,乡亲们对她的看法也改观了不少,对她也和蔼了许多。

等午饭结束后,帮忙修房顶的乡亲们回家了,姜心就让姜老太先回私塾,她留下来收拾一下。这里已经两年没人住了,堂屋里一脚踩下去都有一个很深的鞋印。

姜老太哪里肯,这也是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她当然想要自己收拾。

姜心拗不过姜老太,索性就让姜老太收拾屋子,自己在外边拿着木头自己打需要的家具。

路过姜家的乡亲们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惊奇,这女娃什么时候学的木工活?做的还是有模有样的,也有人开玩笑说日后需要什么来寻她,让她给做,姜心爽快的应承下来。

这一日姜心打了一个柜子和两个杌子,一张矮脚桌,直到酉时祖孙俩才回到私塾。

吃完饭的时候姜老太说:“收拾的差不多了,明日我们就开始搬吧。”

姜心点头,她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第二天一早,姜心和姜老太就在杂物间将以前带过来的东西都倒腾出来,有一口大铁锅,几幅破损的碗筷,一些锄头铁锹,两口木箱子。

姜老太看着这些东西,神情哀伤道:“剩下一些之前的东西都被你父亲卖了……哎……”

姜心没有说话,而是背上锅,提着东西准备离开。

姜老太向私塾借了一辆推车,将被褥和箱笼放在车上。

蓝不易和梁季永已经等在外边,见他们出来,都帮忙推车的推车,拿东西的拿东西,还有其他学子想要帮忙的,被姜心推辞了。

姜心看到蓝不易才拍了一下额头,对蓝不易道:“欠你的一刀纸,明日再给你哈,昨日太忙,没有做。”

蓝不易连忙道:“我正有事要同你说,如今你离开了私塾,这旧纸换新纸的事也不方便做了,我想着,要不然你就把这活计交给我,就同你将出租削薯器的伙计交给梁兄一样。我每日交给你十五文钱,如何?

十五文钱也就半刀纸的价格,,虽然不多,但是聊胜于无。况且,蓝不易说得对,她出了私塾再做这生意就很难了。

于是姜心同意了,并笑问道:“你是不是早就盯上了我这门生意?”

蓝不易大笑:“你可算看出来了,说实


状态提示:第18章 修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