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矫的内心很复杂,作为新投效的降臣,对刘贤所言的一应决断,难免会拿来和曹操作比较。

从明确各级功勋,到忠烈庙的设立,这期间所牵扯到的诸多事宜,让陈矫多数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贤对待公平很看重,反而对待出身并不看重,至少在天策府最高决议召开后,陈矫没有听到相关言论。

不过对刘贤所定的天策府授赏体制,陈矫心底却是认可的,至少这般明确落实下来,天策府所辖的诸军将士,必然会誓死效忠刘贤。

原因很简单。

刘贤真正把底层将士当人看待,给予他们改命的希望,只要敢在战场上立战功,那天策府就绝不会亏待。

哪怕有朝一日战死沙场,那生前所立的战功,都会得到相应落实,确保不会出现利益受损的情况。

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却不简单。

只要刘贤能够治理好荆州,能够发展好荆州,让天策府的根底殷实,那么凭借着该套体系,必能在此大争之世下成就霸业!

“对待战死者,做多少事情都不为过。”

看着神态各异的众人,刘贤眼神坚定道:“活着的人,能享受他们该享受的待遇,但是死了的人,却什么都没有了。

只设立忠烈庙,让战死者安葬入殓,享世代的香火祭奠,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某打算将战死者的遗孤,包括择族亲过继的血脉,凡是没有成年的,全部集中起来,由天策府养大成人。

天策府挑选相应的人才,传授他们知识,锻炼他们体魄,培养他们成材,不让这些天策府遗孤碌碌无为。

等到他们成年后,根据他们自身表现,安排他们去各领域谋生,或从政,或从军,或育人,或经商,或做工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一切看他们自身的表现。”

帅帐内安静极了。

庞统、蒋琬、刘巴、赖恭、马良、陈矫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对待刘贤所说的这些,他们当初都没有想到过。

原本以为特设忠烈庙,让战死者享世代的香火祭奠,已然是够好的待遇了,可天策府恩养遗孤,这无疑是增补最后一块短板。

可以预见性的。

忠烈庙和恩养遗孤的事情,一旦以天策府之名,明发至天策府所辖诸军麾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主公,倘若真选择这样做,那对天策府所肩负的担子,是否有些过于沉重?”

刘巴收敛心神,迎着刘贤的注视,作揖行礼道:“毕竟恩养战死者的遗孤,所养活的规模不小,所供养的时间不短,单单是这样的开支,每年都是较为庞大的,当前天策府需要做的事情……”

“沉重吗?”

刘贤看向刘巴反问道,随后又看向庞统他们,朗声道:“就算再怎样沉重,压力再怎样大,恩养遗孤一事也必须要做,而且还要不打折扣的做好。

哪怕是活着的人,勒紧裤腰带,也要确保他们能吃饱穿暖。

自幼失去了父亲,这等沉重代价,他们能说什么?谁又会真的在意什么?

某是天策府上将军,他们失去了父亲,那某就要肩负起职责,代替他们的父亲,培养他们成材。

谁敢苛待他们,谁敢歧视他们,谁敢打骂他们,那就是和某为敌,和天策府为敌!”

“主公英明。”

庞统、蒋琬相视一眼,忙拱手作揖道。

“主公英明。”

赖恭、马良、陈矫他们紧随其后道。

或许恩养遗孤一事,的确会让天策府背负沉重负担,可是这批遗孤如果能培养成材,不管今后从事哪一领域,都是最忠诚的群体。

忠诚于刘贤。

忠于天策府。

特别是传授知识,这对出身士族的刘巴,心底多少是不理解的,毕竟知识的垄断特性,知识传播的昂贵,岂能让一群稽首子嗣接触。

可刘贤却不这般想。

倘若能在恩养的遗孤中,自幼培养出一批人才,那就是日后坚定的改革派,是真正忠诚于他的嫡系。

等到夺取整个天下,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治理天下,如何改革天下,才是刘贤所要面对的事情。

调整权力构架,打击士族豪强,重划阶级概念,注入新的魂魄等等,都非朝夕所能办成的,这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一点点去改变的。

像这些事情刘贤并没讲出来。

毕竟天下还没被他夺取下来,没有做成的事情,刘贤是不会放空炮的,这不利于势力的整体发展。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公琰,恩养遗孤一事,要抓紧办,此事由你具体负责。”

刘贤收敛心神,看向蒋琬说道:“就在江陵择合适地域修筑营寨,将各郡所存遗孤,都尽快移送过来,让各郡太守配合好此事。”

“喏!”

蒋琬当即作揖道。

“天策府最高决议所定诸事,要尽快拟定出公函,下发到各郡、各军去,相应的细节必须言明。”

刘贤继续说道:“某不希望这样的好政策,在传递到地方和军队中时,却变成一本糊涂账了。

现在我们天策府,还没到能松懈的地步,还有诸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荆州的稳定与否,就看这些事情能否做好。

士元、公琰,你们要负责好这一块,季弼,你这位天策府主簿,要协助办理好相应事宜,尽快将这些决断落实下来。”

状态提示:第23章 恩养遗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