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贵妃中毒一事表面上平息了之后,穆清岐不仅暗中派了人去查探这事,还特地把暗中保护自己的人,增加了两倍。

平日里,他的衣食住行,各方各面都重新检查了一遍,而且是每日都要检查。

所有吃食入口之前,都要检查个两三遍,确定没什么事了,他这才敢放心入口。

还有他基本上每隔一两日就会去找包大夫来给自己诊脉,确定自己的身体情况。

要不是因为包大夫名义上,是他让穆清朗专门找来给太后治疗旧疾的,不然他都想直接把包大夫调到自己身边,专门给自己诊脉。

他的身体好不容易调养好,不想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出什么岔子。

而在派人去暗中调查淑贵妃中毒一事的这期间,他一直陪着淑贵妃,每天无论有没有处理完政事,他都要去重华宫。

后来直接把政务都搬到重华宫去处理,即便此举引朝臣的不满,他也不管。

太后和朝臣的劝诫他也都不听,一门心思的都放在了淑贵妃身上,至于皇后,是彻底的被他给冷落了。

不过因为他的举动不是很出格,太后和朝臣们劝诫无法后,也就懒得在多说什么,只是越发的盯着他了。

好在穆清岐之后也没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就是只有淑贵妃迷上了看话本,然后找了好几个说书先生来给淑贵妃说书这件事,自己时不时的就陪着淑贵妃听书。

这件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生出来的事端就是因为这件事。

因为有个说书先生,说了一个兄弟阋墙的故事。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大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他们父亲死后,其产业大部分都被大哥继承了,其弟就只分得了一小部分。

对此其弟心里有些不平衡,因为大哥能力不行,并不足以将那么多的产业打理好,相反弟弟的能力就很强。

大哥也知道一点,就许了些好处给弟弟,让弟弟看在他们是兄弟的份上,帮他打理。

弟弟被说服了,就帮大哥打理了产业,兄弟俩的关系也变得越发得好,两家人也相处得及其融洽,就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了十几年。

但这些都是表象,弟弟只是想把家产都夺走而已。

这十几年里,大哥有很多的孩子,但一个都没留住。

看着这么一个情况,大哥很着急,他担心自己没有孩子可以继承家产,就纳了很多妾,想生个儿子。

好不容易有个小妾怀了一个,但却不慎流产了,而他自己年纪大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孩子了。

于是,他慢慢的便把目光落在了弟弟孩子的身上,他想过继弟弟的孩子。

对此,弟弟没犹豫多久,就同意了。

在孩子成功过继后没多久,大哥的身体就彻底的变得虚弱起来。

在他油尽灯枯的时候,他的好弟弟就撕破了那张友善的脸,露出了丑恶的真面目。

这时,他才知道他的孩子都是被弟弟给毒害的,就连他身体变得虚弱也都是被弟弟下了毒的缘故。

他过继弟弟的孩子,也都是弟弟算计好的,为的就是名正言顺的把家产都给霸占了,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好名声,不让别人非议他。

而这个恶毒的计谋,是弟弟的妻子提供的。

最后,弟弟的算计也成功了,他死不瞑目。

穆清岐一开始和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没多想,只是很生气说书先生给淑贵妃说这样不适合孕妇听的故事,于是就严惩了那说书先生,还把对方赶出了皇宫。

等这件事过去了一两日后,他慢慢的品出味来。

而这个时候他派去查探淑贵妃中毒一事的人,回来向他禀告了一些线索,说官窑制作那一批茶具和汤碗的时候,有疑似穆清朗暗卫的人曾经出入过。

仅仅只是疑似,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若是平时穆清歧是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怀疑上穆清朗。

但穆清歧听了那么一个故事,已经起了疑心,而这么一个线索便将他的疑心放大。

然后他就不由自主的就将说书先生说的故事套在了自己和穆清朗的身上,觉得穆清朗和故事中的弟弟一样,不怀好意,同时也觉得舒久安的心思恶毒。

毕竟说书先生说得故事,和他自身的情况很相似。

他和故事里的大哥一样,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财产,就是他的财产比故事里的大哥要‘丰厚’,他们的能力都一样,稍有欠缺。

他的孩子虽然没死绝,还剩几个,但能够继承大统的是一个都没有。

还有,他和故事里的大哥一样,都想把弟弟的孩子给过继到自己膝下……

本来穆清岐的疑心病就很重,把这故事一套在自己身上,对穆清朗的怀疑也就越来越大。

然后他就想到,淑贵妃中毒那一事,在宫里能够做到的人的没几个,而以穆清朗的本事,却能很轻松的办到。

穆清朗的本事,比故事里的弟弟要厉害。

穆清朗身上战功赫赫,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还为大景开疆扩土,在政事上,更是比他出色,很多事情要不是穆清朗帮他,他根本就处理不好……

这么多年来,穆清岐看着比他年轻很多、比他身强体壮、各方各面又比他出色很多的弟弟,这心里一直都很复杂。

他一开始觉得与有荣焉,也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还有感激,感激穆清朗帮了他那么多,但到了最后,他这心里更多的就是深深的忌惮。

他没有那一点儿能比得过穆


状态提示:第355章 故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