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玉女养成记>阙七十九:要塞险关

《yù_nǚ养成记》独家签约17k(

〓〓〓〓〓〓〓〓〓〓〓〓〓〓〓〓〓〓〓〓〓〓〓〓〓〓〓〓〓〓〓〓

一路上,除了晚上会找客栈投宿之外,白天都是马不停蹄地赶路。有的时候,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就停在路边休息,到了人多的地方,就买足食物,备足水,然后接着上路。

西北的地势不同于东南方,所以村落城市的分布自然也大大不一样。东部,比如扬州大多都是平原之地,民宅客栈鳞次栉比,而甘肃则不一样,有的时候就算走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见上炊烟升起。就算偶尔有个村落,也只是三四户人家。不过,西北的民风很好,也很热情好客,可能是从此路过的人本来就比较少吧,他们对杨菲儿他们都非常热情,经常送水送粮于他们。尽管近年来水灾连连,但是这一带的百姓离黄河较远,加之他们自己又是自给自足,也算是生活无忧了吧。

大约过了四天,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兰州府。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去拜访镇西王朱常沐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大家都愿知道的消息:镇西王并不在兰州。

杨菲儿说他们是镇西王的朋友,有事来想他求助。

王府的管家见杨菲儿等人诚恳,便说:“你们来的真不是时候,王爷已经去嘉峪关守城去了。”

楚天昭问道:“边关有事发生吗?”

管家说道:“看来你们还真是不知道。你们来的路上是不是已经看见有许多流民了啊?”

“是啊,听说是黄河决堤,淹没了许多房屋田地。”杨菲儿说道。

“北边的瓦剌听说我们这又发洪水了,觉得有机可趁,便派兵攻打嘉峪关。文书八百里紧急传到王爷这,王爷看完之后就上马去嘉峪关了。”

楚天昭问道:“那甘肃那么多难民,他就不管了吗?”

管家叹道:“哪能管那么多啊。这黄河每过几年都要来一次洪水,这是天理循环。王爷将多年来屯下的粮食,一半拨给了难民,一半拉到嘉峪关前线去了。接下来,就要百姓自己了,我们也没有办法。王爷说,现在是国难,两者不能兼顾,应该先将瓦剌击退,然后再想办法救援难民。不然,嘉峪关要是被瓦剌攻破了,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苦了。”

楚天昭有点生气道:“他不会向附近的府君借一些粮食吗?还有,黄河还在继续泛滥,如果可以加以堵塞或疏导,不是可以减轻灾情了嘛?”

管家闻言怒道:“你是何人?竟敢质问我家王爷?”

杨菲儿打圆场道:“这位大伯请勿见怪,我大哥因为见到百姓如此困苦,而不见官府援助,所以言语有些过激,希望你能原谅。”

“哎……不怪他。王爷已经向周围的府君全借遍了,可是他们却说他们的府君也遭到了洪水,没有多余的粮草借过我们。何况,朝廷没有文书和圣旨下来,他们也不敢擅自借粮。”忠臣出忠仆,这位管家也是个有良知的人。

杨菲儿说道:“大伯,从这到嘉峪关,需要多少时间呢?”

“快的话,三天就可以到了,”管家看了看他们的马车,又说道:“要是坐马车,晚上需要休息的话,大概要五六天了。”

杨菲儿谢过管家,便回到马车对皇上他们说:“镇西王去嘉峪关守城了,从这到那,大概五六天的行程,我们事不宜迟,就现在上路吧。”

皇上迟疑了一下,便点了点头。

镇西王的部队驻扎在嘉峪关城。关于嘉峪关倒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

明初,太祖为巩固西北一带防线,派征虏大将军冯胜到河西走廊一带驻防,并准备在那裏选址建关,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冯胜到处视察,寻找关址,最后决定在龟盖山上修造一座雄关。他很快请来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线、钉了木桩,准备第二天破土动工。

谁知第二天一早,冯胜来到工地一看,发现地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他一边派人四处寻找,一边叫来昨夜值班兵士询问。值班兵士禀报说:昨夜我值班时,不曾合过一眼,到四更时分,骤然狂风四起,刮得天昏地暗,风停后,再看地面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了。

正在此时,到别处寻找线、桩均的兵士气喘嘘嘘的跑来报告:丢失的线、桩已在狭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冯胜将信将疑地跑到那裏一看,桩和线整整齐齐地钉在山坡上,当时真是惊讶不已。静下心来再仔细观看这里的地形:只见南面祁连山白雪皑皑,北面马鬃山连绵不断,西面是广阔戈壁滩,东面绿洲片片,还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

脚下,山势平坦,方圆还有五十亩地大。若在这里建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汤。进而细想,当初选址在龟盖山,那果是讨赖河下游,夏季由於祁连山积雪的大量融化,洪水冲关而过,会致使全军覆没。越想越感到庆幸,真是天助我而改关址也。冯胜立即上奏皇帝,随后,大兴土木,修筑了一座长220丈的嘉峪关城。

据传说,关城改址是由于关云长显灵指点。老百姓为纪念他,便在关城内修了座关帝庙。庙由大殿、陪殿、过庭、牌楼等构成,面积约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丽堂皇。许多人为表虔诚,还自愿集资捐款,用重金买了一颗宝珠,嵌在大殿顶部。从此以后,宝珠日日夜夜放射台夺目耀眼的光芒。

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云压顶、电闪雷


状态提示:阙七十九:要塞险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