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13章 追踪调查

汝南周氏自前汉周燕之后,族中贤人辈出,慕名而来拜师求学的人很多。便只本县,至少一半的读书人都是出自诸周门下。另一半?当然是袁家门下。这个年代,造纸术才刚刚兴起,印刷术基本没有,看书都是竹简,普通人家根本读不起书,这些知识全部垄断在士族地主阶级手里。

周澈觉得一个“游侠之弟”居然潜心好学有点惊讶,但是周仓对此并不以为意,对卫伯文问道:“他弟现在何处?”

“应在家中。”

“你可知他家在胡乡亭何处么?”

“知道。”

“那就再麻烦你前头带路,领我去他家中看看。”

“亭长是要去查封他的家产么?”

按照律法,严重的刑事案件要“收其妻、子、财、田宅”,也就是要连坐妻、子,并查封家产。

“查封家产是县里边的权力,我一个亭长岂能为之?”

“那是想去他家抓他么?他肯定不会藏回家里的!”

不管姜枫会不会藏回家中,想要查案,就不能不去他家看看。周仓随便找了个借口,说道:“儿子杀人亡命,他的父亲也不知晓不晓得,我去安慰安慰他的父亲。”

韦强在市集上找了个木板,又招呼了两个人过来帮忙,把老胡的尸体放上去,准备回亭中,听见了周仓的这句话,问道,“亭长,要不要俺陪你同去?”

“不必。你只管将老胡的尸体搬去亭中。”

之前被抓过来的那两个少年,满脸不忿地瞪着周仓。

周仓毫不介意地冲他们笑了笑,翻身上马。

……

当时没有“村”这个概念。县的下边是乡,依据乡的大小不同,每个乡中又分别会有几个亭。

乡主要掌管户籍,亭主要掌管治安,两者之间没有统属关系,都是归县中直接管辖。

再往下,就是“里”了,最小的行政单位。

姜枫家住“胡乡亭前庄里”,因为是越界,所以周仓先去胡乡亭找当地亭长打个招呼。很不巧,适逢该亭亭长休沐,回家去了。

亭中的“求盗”姓张,本来很热情,一听是为姜枫而来,再一打听是姜枫杀了人,登时脸上就冷了下来,明面上配合,实际上推三阻四,磨蹭了好一会儿,就是不肯带周仓去姜枫家。

卫伯文悄悄地对周仓说:“亭长,姜枫名闻乡里,老张乃是他本亭的求盗,两人交情不浅。你指望他配合,没可能的。”

周澈在旁听完后,当机立断对周仓道:“反正卫伯文知道姜枫的家,不怕找不到门。”

周仓点了点头,当即告辞。

……

出了胡乡亭舍,走在路上,周澈不禁感慨。

穿越至今,他不是头回见识到游侠的威风,城中也有不少轻侠少年,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姜枫。历数卫伯文、韦强、庆锋、恶少年、胡乡亭的“求盗”,人人对他交口称赞,伏首贴耳。

他感叹地想道:“一人之威,下至黔首,上到亭舍,一个小小的乡中轻侠竟有此等威势!”

姜枫家所在的“前庄里”,紧邻胡乡亭舍,下了官道,转入乡路,走没多时,麦田、树木环绕中,一个聚落出现眼前。

“里”多呈长方形,也有方形的,为方便管理和防盗,其外皆有墙垣。乡下的里,有些还挖的有壕沟。有墙垣,自然也就有供人出入的“里门”。大的“里”四个门,小的“里”两个门。

“前庄里”不大,只有两个门。卫伯文在前,周仓等人牵马在后,二三人步入门中。

里门内,两个黑衣汉子正蹲在墙边的阴影里聊天,瞧见周澈三人,都站了起来,其中一个迎上来,满脸带笑,说道:“卫郎,你怎么来?”很明显认识卫伯文。

卫伯文没理他,对周仓说道:“亭长,这就是前庄里了。他是里监门。”

“里监门”,负责里门的启闭,同时也监督住民、外人出入,地位很低。

给周仓介绍完,卫伯文这才对那汉子说道:“这一位是俺们亭的亭长仓君。姜枫犯了事,杀了人,仓君要去他家中看看。……,你快些去通知你们里长!”

那汉子唬了一跳,道:“阿姜哥杀了人?哎呀,他杀的可是屠夫老胡?俺说呢,下午他出去时怎么拿了把刀!……,当时也没看出来呀,他还笑眯眯地和俺说了会儿话呢!”不住口的惋惜,“早知道,说什么也要把他拦住!”

“你怎么这么聒噪!快点去,找你们里长来。俺和仓君先去姜家了。”

“是,是。”

卫伯文带着周澈等进入“里”内。

到底是乡下地方,比不得县中。县中各“里”内的道路都很直,从这个里门笔直地通向对面里门,居民住宅就分布在直道的两侧,“比户相连,列巷而居”,排列得极其整齐。

而“前庄里”内的路既不平、也不直。路边的民居也不整齐,有的前出,有的靠后,有些人家门前泼了水,一踩一脚泥。

里中的住民大概四五十户,大半关着门。

路过两家没关门的,一家有一个老妇坐在树下用篾条编制物事;一家有两个小孩子在院中玩水和泥。

目睹此景,周澈不合时宜地想起了他小时候,记得年少时,也曾与伙伴们一起玩泥堆沙。步行在静悄悄的里中,墙黄树苍,老少悠闲,阳光晒在身上,恍惚间,他有时空交错之感。

……

“亭长,这里就是姜家了。”卫伯文停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从门外看去,这


状态提示:第13章 追踪调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