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332章 北征序幕

周澈想着自己的布局思路,看完黄盖诸人的信后,觉得自保大计稳定了许多,从此日后,周澈便在家读书,朝起,和周涌、周悦、周祈、周佑、周成等同龄族人共读;夜睡,与袁薇、戚绣绣、黄莺儿、卢青梅诸女闺房取乐。黄叙搬来了他家住,日夜相伴左右,桓玄、李钟等人亦朝夕随侍。

黄叙家是南阳豪右,为方便他在汝南游学,家里给他在安城买了处宅子。黄祖、黄忠走后,就剩他与几个奴仆侍从独住了。

那一日周澈说:“今我在家修养,以后空闲就多了。阿叙,你族叔随前县令黄公上任别处了,你自己住着也是无趣,要不搬来我家住吧?又方便你读书于仲兄门下,又方便你我朝夕相伴。”

他闻言大喜,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上马就走。

周澈叫住他:“哪里去?”

“我回去收拾东西,今晚就搬去周君家住。”

周澈又觉好笑,又是欣慰。好笑的是他这迫不及待的样子,欣慰的是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使得他与自己亲密无间。

桓玄、李钟因为四海为家,反正江东许氏已经灭了,他二人浪迹江湖多年,也该歇歇了。

每隔几天,周澈就以习骑射为由去一次东乡,在坐落在横路亭的新庄子里住上两三日,或与姜枫、南凌、韦强等人操练轻侠、部民,或给轻侠们讲解兵法、推演沙盘。有时与陈盼、卫伯文、郑季宪、许阳、文博等东乡的老相识饮酒欢聚;有时邀荀攸、郭图、钟繇、周涌、周祈、黄叙等族人亲友射猎山野。

有时接到黄盖、郭强、邢刚从颍北铁官里送来的书信,凡提到铁官刑徒有何请求需要的,只要能办的,必尽心尽力。有时听一听徐福、郭嘉在阳翟的日常琐事,虽不能近距离接触,却也有满足了窥视名人隐私的小小恶趣味。偶有昔日的同僚、外地的朋友登门,如钟繇、李宣,就设酒宴招待,酣畅痛饮。

日子过得看似逍遥自在,而随着时光一天天的流逝,随着光和二年一点点的逼近,于这表面的安逸之下,无法与外人诉说的紧迫和压力变得越来越沉重起来。

“从我穿越到现在,六七年了,辛辛苦苦这么久,日后若是黄巾崛起,也许保全一郡、保全一县难,但保我一人性命、保全宗族不失难道我也做不到么?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我是个庸人。乱世是属于英雄的舞台,焉有庸人活命之地?死了也就死了!”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周澈的想法和刚出仕时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重点依然在保命上。不同的是:这个“保命”不再单纯是为了“保命”,不再是“蝇营狗苟”,而隐隐有了点争当一个“天下英雄”的念头。

光和元年十月周澈回乡修养到光和二年,朝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始置鸿都门学生

光和元年(178),诏命在洛阳皇宫鸿都门内设立学校,以诸臣通文艺者待诏其间,学内置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画像。由地方州郡长官和朝中三公推荐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的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极盛时学生多达三千人。由于皇帝刘宏爱好辞赋,鸿都门学生颇受宠用,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拜爵,其中颇有依托趋炎附势,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因此被清议目“鸿都群小”、“士君皆耻与为列”。

蔡邕撰补《后汉纪》,

光和元年,因得罪宦官曹节、程璜等,被诬下狱,减死与家属髡钳流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后徙五原安阳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上书自陈,奏其所撰《汉纪》十意。

司空袁逢免

光和二年(179)三月,司空袁逢免官。

阳球惩治宦官

光和二年(179)四月,尚书令阳球迁司隶校尉。“党锢之祸”以来,宦官曹节、王甫专权,太尉段颍与其同流合污,宦官势力大盛,曹节、王甫父兄子弟纷纷出任卿、校、牧、守、令、长等官,贪残害民。王甫养子王吉暴虐尤甚,在官五年杀万余人。

阳球以此极为愤恨,出任司隶校尉后,立即惩治宦官。不久,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贪赃财物七千余万,时王甫正好出宫休假,阿附宦官的段颍也因日食自劾不在朝中。阳球乘机劾奏王甫、段颍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人罪恶,于是王甫、段颍、王吉等人皆被收入狱,阳球亲自拷问。

王甫、王吉父子遂被拷打而死,段颍畏罪自杀。阳球将王甫家产没收充公,段颍妻、子徙居边地。随之,阳球又准备惩治曹节,曹节惧怕,不敢出宫休假,遂向皇帝刘宏进谗言,说阳球为官严酷,不宜任司隶校尉一职,刘宏竟以阳球为卫尉。

阳球闻知,苦苦请求皇帝刘宏再让他任职一月,以便为国家除去奸恶,刘宏不许。于是宦官势力复盛,不久曹节又加领尚书令,权势更大。

张修杀南单于

光和二年(179)七月,匈奴中郎将张修因与南匈奴单于呼徵不能相容,遂杀呼徵,另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后以擅杀之罪,下狱死。

这几件事里,袁逢罢官对周澈关联最大。

对于鸿都门学么?周澈觉得鸿都门学是党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又借皇帝刘宏酷爱辞、赋、书、画的缘由,办了这所新型学校。

经过党锢之祸,士族集团虽然受到很大挫折,


状态提示:第332章 北征序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