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麟嘉元宁>第一百四十七章 争辩

周元宁道,“顾大人,您没去过北疆吧?”/p

大理寺卿诚惶诚恐,“微臣的确没去过。”/p

周元宁道,“父皇,儿臣在北疆的时候,也与李思海有所接触。”/p

皇帝对李思海说,“李思海,太子说的可是实情?”/p

李思海低着头,“罪臣确实与太子殿下有过交集。”/p

周元宁道,“李思海,王将军的死,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p

李思海的语气有些软弱,“罪臣是早就知道,可是,殿下,罪臣是为了大局着想啊!”/p

周元宁话中带着嘲讽的口味,“大局吗?李思海,你隐瞒主将的死讯,敢说是为了大局?”/p

李思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底气,“殿下,当时,北狄来势汹汹,如果让他们知晓了主将的死讯,殿下,北疆会不保啊!”/p

周元宁道,“李思海,你再巧舌如簧,那封信,又如何说?”/p

李思海拼了命地挣扎,“那封信是假的,罪臣从来没有写过那样的信!”/p

周元宁不在理会李思海,转向皇帝,“父皇,李思海嘴里没有一句实话,儿臣觉得刑部还需再审。”/p

户部的人站了出来,“陛下,诸位大臣还不知道信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太子殿下,王世子,还有姜大人,都一口咬定李思海通敌了呢?”/p

户部的人开了口,刑部尚书有些忍不住了,“陛下,太子殿下的话,会不会过于武断了呢?”/p

礼部尚书冷笑一声,“诸位,在下在这里献丑了,就由我告诉诸位那信里写的是什么。”/p

礼部尚书娓娓道来,“这封信,是北狄二皇子如罗奕写给李思海的回信!”/p

李思海大声喊道,“假的!都是假的!”/p

王景略道,“李思海,你还要狡辩吗?”/p

大理寺卿道,“王世子,如罗奕的字我们都没有见过,这封信,确实有伪造的可能啊!”/p

王景略开口了,“陛下,这封信,是微臣在北疆的时候,无意中在李思海的帐内发现的。”/p

王景略用手指着李思海,“李思海,你和如罗奕暗中勾结,毒杀我五叔,抢夺兵权,把大周的土地拱手让给北狄人!李思海,如果你这样都算不上通敌,谁信!”/p

李思海还在辩解,“世子,罪臣知道王将军的死,对您有很大的打击,可你也不能为了一封伪造的信,来怀疑罪臣啊!”/p

李思海又向皇帝哭诉,“陛下,罪臣的确犯了罪,罪臣也甘愿伏法,可是,这等莫须有的罪安到了罪臣的身上,罪臣就算拼了这条命不要,也要自证清白!”/p

一时间,从正一品的重臣,到从七品的芝麻小官,都在窃窃私语,各执一词。/p

勋贵一派的自然是站在李思海这边,毕竟,礼部尚书只拿出了一封信作为证据。而且,就像大理寺卿说得那样,如罗奕是北狄人,在场的都没有见过他的字,他人陷害,也是可能的。/p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其中包括王家的人,对李思海那是虎视眈眈,恨不得把李思海吞下肚去。/p

王景略早就告知王家人,李家为了谋夺王家在北疆的军权,五叔才惨死北疆。否则,以五叔的体质,他在北疆那么多年,怎么会突然病逝?而且,尸骨上的黑色,就是铁证。/p

还有一些清贵老臣则保持中立,他们希望皇帝可以再三考虑,如果真的是冤枉的,可以还李思海清白。同样的,如果信是真的,也一定要严惩。/p

局势越来越乱,周元宁终于开口了,“信上的字可以伪造,可上头的印章,谁敢伪造?”/p

柳良海顺着周元宁的话,把那封信在朝中重臣的眼前一一展现。/p

勋贵一派看过了,脸色煞白;老臣看过了,痛心疾首;王家人瞧见了,扬眉吐气。/p

周元宁接着说,“诸位,这上面,不仅仅有李思海的私印,还有一枚印章,孤相信,兵部的诸位,应该比孤熟悉。”/p

兵部尚书颤颤巍巍地开口了,“那枚,是用北狄文字刻写的。”/p

周元宁道,“大人,您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您应该知道吧?”/p

兵部尚书有些不敢说,皇帝一直看着,见此情形,不由得大怒,“还要遮掩吗?”/p

满朝文武皆跪下。/p

兵部尚书道,“是如罗奕的‘奕’字。”/p

在后面没能亲眼看到信件的人还在挣扎,“陛下,只是一个‘奕’字,会不会太牵强了?”/p

礼部尚书道,“《景福殿赋》中写,‘赫奕章灼,若日明之丽天也。’奕,光明也。如罗奕是北狄的二皇子,他的生母也是北狄的大族出生,‘奕’这个字,就能看出狄王对这个儿子的期许。”/p

那个人还在犟嘴,“姜大人的意思,是‘奕’这个字,就代表是如罗奕吗?北狄的其他人就不能用这个字了吗?”/p

礼部尚书道,“北狄虽然是蛮荒之地,可是,他们的贵族仰慕大周文化,所以,才会取像这样的名字。你难道不知道,如罗奕只是他的大周名,在北狄,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吗?”/p

北狄文字,确定是北狄人。而单字,确定是北狄的贵族。最关键的是那个“奕”字,直接就把矛头指到如罗奕的身上。/p

礼部尚书的话一出,唯有李家的追随者还在争取,“陛下,字可以假冒,印章也可以假冒啊!”/p

王景略怒极了,“你出来,你跟我讲讲,大周,有几个人知道北狄的文字,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争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