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麟嘉元宁>第三十五章 稀事

这两日,京城发生了一件稀事,唐国公年近九十,他的小妾竟然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这消息一传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不单单是那些达官贵人,就连贩夫走卒,都围在唐国公府的周围,等着探听唐国公的消息。/p

吴成也耐不住性子,递了折子,立刻就入了重华宫。/p

“你还在看什么奏折,你听没听说唐国公的事啊?”/p

吴成一到重华宫,就看到周元宁还在看奏章,一下子就夺过周元宁手里的东西,恨不得拿书敲敲他的脑袋,整天就知道奏折奏折,京中的大事都不关心。/p

“孤知道的,唉,你把那本奏折拿过来,孤还没看完呢。”/p

“你再看下去也没用,等过几日大朝,什么事你就都知道了,这两年的奏折这么多,你这两天怎么看的完。”/p

周元宁在江州,虽然朝中有姜鸿达吴成给她传递消息,传递的消息终归有限,只有在这些奏折中,她才能了解朝堂中发生的大小事情。/p

吴成满是羡慕的神情,“啧啧,唐国公都八十多,身子骨还是那么强健,你说说看,八十多的人还能生儿子,他孙子都不行了吧。”/p

周元宁瞥了他一眼,“你怎么像没见过世面的,太上皇不也是在古稀之年,生下曾叔公的,这有什么稀奇的。”/p

太上皇就是大周开国皇帝周行密给自己父亲的庙号,周元宁说的曾叔公就是在灵兴寺修行的周行年。/p

“太上皇那时候才七十多,唐国公都多大了,九十多了,他可是跟着太祖一起打江山的,我看他就不应该是国公,封个什么王的,这才对嘛,瞧瞧,可不是老当益壮。”吴成越说越起劲,这话也有些粗鄙。/p

周元宁实在听不下去,这屋子里还有几个侍女都羞红了脸,咳嗽了一声,“吴成。”/p

吴成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清了清嗓子。周元宁见状,让那些服侍的人都下去了,这才对吴成说,“你在孤这里,还是得注意点,别让人说左通政丢了文人的颜面。”/p

吴成忙说,“我这不是激动嘛,好不容易来你这一趟,跟你说些话,要是在你这我都装,我不得累死。”/p

周元宁只喝着茶,不理会吴成。吴成见周元宁这样,知道他有些生气,忙讨好,“行行行,下次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p

周元宁叹了口气,吴成脑子聪明,会读书,不然也不会考上传胪。要知道,那些臣子对功勋子弟看的可紧了,要是没有真才实学,还不得被奏折压死。/p

只是,吴成在外边言行尚可,一旦到了她面前,什么话都能说出来,这要是只有两人也就罢了,侍女太监在的时候,也是这般,嬉笑怒骂,半分沉稳之态都没有。/p

虽然两人之间气氛有些尴尬,吴成还是继续同周元宁搭话,“我说太子殿下,要是唐国公的儿子满月,你去不去?”/p

周元宁还在翻着奏折,那上面的事她要是知道,看两眼就分门别类地放在一旁,不一会儿,面前就堆的像座小山似的。/p

“殿下,太子殿下!”吴成见周元宁不理会他,一下子就急了,“周元宁!”/p

吴成叫的大声,周元宁抬起头来,望向吴成,“你胆子到挺大,直呼孤的名字,不要命啦?”/p

吴成脸上堆满了笑,凑到周元宁面前,“殿下,咱们一起去看看吧。”/p

周元宁被他烦的不行,只好答应了。吴成一看自己得目的达到了,赶忙帮周元宁整理奏折,按着规矩,一一放好。/p

大朝如期而至。/p

大周有大朝和小朝之分。小朝是皇帝每日清晨,与朝中一二品重臣商讨国家大事。而大朝,则是京中五品以上官员皆要参加。因着人数众多,故大朝一般一月一次,若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也会酌情增加大朝的次数。/p

这个月的大朝没什么要紧事,只是礼部侍郎提出周元宁两年未回京,要开太庙,行祭拜大礼。/p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p

太庙之地,只有在除夕之时,才会让皇族入内祭祀礼拜,如今,只是一个太子祈福归来,值得开太庙吗?/p

之时这话事从礼部人嘴里说出的,一时间,其他人也找不出理由反驳。皇帝见无人反对,赞成了礼部侍郎的提议。/p

大朝结束之后,周元宁回到重华宫,佩秋上前替周元宁换下朝服,换上便于行动的便服。/p

周元宁这才坐下,“佩秋,这几日孤都没有顾得上,宫里这些小宫女选的如何?”/p

佩秋笑着说,“奴婢细细查过去,一大半都是和那些娘娘沾亲带故的,剩下的,一些是外边的人,还有些是皇子的人,殿下要是想要清清白白的,奴婢愚钝,只找到两个。”/p

周元宁早有准备,对这个数字并没有觉得意外。两年前她离宫,重华宫裁走了不少人,如今她回宫,重华宫里各处都缺人,那些人想要安插些什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p

“说说看。”/p

大周朝选宫女极为严格,大部分是从民间选出,要求身世清白,面容端正,选出的多数是城里的姑娘,那些农家子连这机会也没有。其余的,一些是后宫嫔妃带进来的,一些是外邦进献的,不过,后两种,还是少数。/p

佩秋回禀道,“一个十四,家里穷,乡下的,顶替了别人的名额入宫的。另一个是京城人氏,十六了,入宫三年了,一直本本分分,也没和其他宫里有什么接触。”/p

入宫为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稀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