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红楼新梦>第一百零二章

“姑娘快过去看看吧,老太太那儿来了好多亲戚。”雪雁和春兰高兴地手拉手进来。

黛玉就笑问:“什么亲戚?让你们这么高兴。”

春兰就数到:“有大奶奶的母亲妹妹,还有宝姑娘的弟弟妹妹,大太太的娘家哥哥带着家人也来了,老太太高兴,还让人去学堂里叫了宝玉回来了呢。宝姑娘和云姑娘都在那里了,现在只缺姑娘和林姑娘了。”

熙燕和黛玉就一起过去,探春见她们过来,就笑道:“你们来得正好,我带你们去见人。”

首先将她们拉到宝琴跟前,道:“这是宝姐姐的妹妹宝琴。”

宝琴长得并不比宝钗差,反而别有一种风韵,加上天真活泼,整个人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黛玉见了喜欢,笑道:“长得真好看。”

宝琴听夸抿嘴一笑,见黛玉独与人不同,也喜欢她身上的那种才气,就叫了一声“姐姐”。

探春又带俩人见了邢岫烟和李氏姐妹,贾母就招过宝琴,对薛姨妈笑道:“我最爱宝琴,宝姑娘那里住了湘云,就让她和我一块住吧。”说着对宝琴道:“你就留下和我这个老婆子做个伴,不知可愿意。”

宝琴大方的点头,“多些老太太疼爱。”

贾母就高兴地哈哈笑起来,薛姨妈也说:“也不知怎么,宝琴就投了您的缘分。”

贾母微微一笑。

那边邢夫人的哥哥嫂嫂正在和邢夫人抱怨家中艰难,说到江南发大水,如今良田被冲,他们也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上京城来的。

宝玉今天有些失落,他虽然每天都去学堂,但并不喜欢在家学里呆着,所以就总是呆着茗烟出去外面乱逛,所以对外头的事也有一些了解,江南发大水,明明快要收获,却突然被大水冲垮,不少灾民都在往北迁移。

他愤怒于朝廷的无能,却又不约而同的想到熙燕所说的话,就像她所说的,如今有朝廷主持尚且这样混乱,要是有一天连朝廷也没有了呢?

可他不明白,朝廷每年收这么多的税收,为什么在灾难来临之后却无法快速有效的救灾?是朝廷发了赈济粮,下面的人贪污,还是根本就没发?

说到底还是圣上不明,这才有了这么多的事。

现在听到邢太太提到这个,连忙凑过去问道:“你们从江南来,那见到的逃难的人多吗?”

邢太太拍手道:“哎呦,何止是多呀,那些逃命的人密密麻麻的都看不到头呢。那水啊一直在上涨,先前我们都不敢走水路,只能坐马车,还是到了中途才转的水路呢,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呢。”

宝玉脸上的哀戚之色更甚。

贾母见了就道:“朝廷会管的,你一个孩子也担忧太多了,快过来,你妹妹们都要在府里住下,你这几天也不上学了,和姐妹们到园子里去逛逛,散散心,整日想那些什么灾情将好好的一个人想坏了。”

宝玉强笑两声。

熙燕和黛玉宝钗却觉得这是好事。虽然熙燕觉得宝玉的想法还是岔了,但好歹已经走在大道上了,和宝玉出来的时候就道:“宝玉,我曾经在一本异地志中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大海涨潮后将许多小鱼冲上浅滩,潮水褪去,很多小鱼却搁浅在沙滩上,一个孩子一大早就来到沙滩上将那些小鱼扔进大海,那些鱼儿只在水里游了两下,就欢快的游进大海里,一位悲悯的大师正好从那里路过,他见到那些搁浅的小鱼,就悲悯它们即将逝去的生命,见了孩子这样辛苦,所能救的不过是万千之一的生命,就劝说道:这样多的小鱼,你只能救这么多,何苦呢?那孩子就看了大师一眼,道:我只是弯一下腰,它们就是一条生命,怎能说是受苦呢?那大师就道:万千生命中只救这一份,对那些失去生命的大多数是不是不公平?那孩子就弯腰捧起一捧鱼,道:对这条鱼是公平的,对这条也是公平的……宝玉,我们不是圣人,更何况,就算是圣人也没有普度众生的能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能帮一个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却可能是活命之恩。”

就好比当年的夏家对王家。

宝玉若有所思,连日来的苦闷消失了一些。

宝钗就道:“燕妹妹这个故事才是大智慧,只不知是从那本书上看的?”

“已经不记得了,宝姐姐知道,我看书从来不记书的名字的。”

大观园中的人对外面的那场灾难并不关心,他们更加在乎的是每日的日子,只是宝玉听了熙燕的话,就想要帮帮外头那些逃难的灾民,正巧,如今京城外已经支起几个棚子专门发赈济粥之类的。宝玉就磨了贾母也开了一个棚子。

然后自己也凑了一些银子,袭人见他一回来就将装银子的匣子全都抱走,就连忙拦住道:“二爷,这是你所有的银子,你这是要拿去干什么?”

宝玉就道:“现如今外头人都快活不成了,留着这些银子还有什么用?不如交给林之孝,让他都买了粮食救人。”

袭人就笑道:“可见你是个呆的,这么一点银子能救多少人呢?这些事自有朝廷去理会。”

宝玉就沉下脸来,“你这话说的不对,能救一个是一个,好了,这些是我的银子,我只管拿去就是。”说着就要饶过袭人。

袭人连忙拦住,“二爷,虽说这银子是你的,但以后你还要不要过了?你要拿银子去救人我不管,可你也不能拿走所有的呀,不如就先拿出个十两八两的,这倒也能救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