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遂谋忐忑不安的看着南京城,好一会,才发现并不无一人出城迎接,心情郁闷之极,遥想当曰汉王将军队指挥权就交给自己,那是何等意气风发,自诩大汉第二号人物,恨不得立马扫尽清妖,开创太平盛世,谁知却在苏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这几曰却不知多少次埋怨自己轻敌冒进,不听部下忠言。
从浙江都督一下子降为南京知府,张遂谋又羞又怕:不知道汉王怎么看待自己?回到府中的张遂谋来回思量,命人准备一些礼物,决定拜访蒙上升,打听下消息。
蒙上升听张遂谋说明来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气急败坏道:“你说叫我说你什么好,殿下自起事以来所向无敌,没想到第一次败仗竟然出自你手!”
其实蒙上升觉得他们几位结拜兄弟是一荣俱荣一岁俱损的关系,汉王殿下越发亲近新投靠过来的人,不但和焦亮结为亲家,而且对左宗棠、赵烈文更是信任有加。
张遂谋听大哥埋怨,更是惭愧“都怪我得意忘形,没想到张国梁这贼子如此悍勇,大哥,你说殿下因此疏远我”
蒙上升摇头,脸上浮现欣慰之色“殿下还是很念旧的,你看我文不成、武不就,还不是让我挂着江苏都督的头衔!贤弟,你是个有才华的人,殿下是不会让你埋没的。”
张遂谋还是不放心,问道:“大哥你在南京可听到什么风声?殿下他对我到底是怎么看的,你知道我擅长战事,哪能做什么知府?”
蒙上升道:“一言难尽啊,四第,你要记住!现在的七弟,已经不是以前的七弟了,以前七弟一无所有,凡是都要倚仗我们,现在他麾下文臣武将众多……”
张遂谋忍不住打断道:“七弟他怎么了!是不是打算削我们这些老兄弟的权?”
蒙上升否认“这倒没有!你不要多想,只不过殿下对焦亮、左宗棠、赵烈文等人太过信任,我担心他们心怀鬼胎,背叛大汉!”
张遂谋还以为他有确凿证据,气愤道:“焦亮那厮在永安就瞧不起大汉,执意要投奔太平天国,后来在洪秀全那里不受待见,又厚颜无耻的回来,殿下立马委之以军长职位,如今更是位列都督,他还敢背叛大汉!真是反了他!”
蒙上升摆手,暗想四第今天怎么那么反常,打个败仗对他的打击有那么大?看来不能再激将他了,免得事极必反,“我也是猜测,他们几个必定不如我们也殿下的感情深厚,容易被清妖引诱。”
张遂谋放松下里,埋怨道:“大哥,这样的话千万别在外人的面前提起,免得殿下对你心有芥蒂。”
蒙上升好久没有与人说心里话,如今和张遂谋谈得投机,忍不住道:“殿下对你们几个可谓恩厚,唯独对我却有防备之心,早早的将我兵权拿掉,一直寓居南京!”见张遂谋听得入神,接着说“殿下有事宁愿找左宗棠他们商议,也不愿召我前去,你说,这公平吗!”
张遂谋没想到今天来找安慰,却安慰起别人来,放下心事,“大哥你多想了,殿下对我们一视同仁,除了三哥外,全都官封二品,等到打下苏州,你不就可以移驻苏州了。说起来这都怪我,如果我攻下苏州,我们兄弟也不用在此自怨自艾了”
蒙上升意味深长,佯装生气“哼!苏州?恐怕到时轮不到我了,我听六弟无意中谈起,殿下要将左宗棠调往江南,我算什么?到时像贤弟你一样,随便处置了!”
“大哥放心,如果汉王果真如此,我……我就联系几位兄弟一起进谏,我就不相信他如此无情!”张遂谋被蒙上升提起伤心事,深有同感,想也不想的就许下诺言。
左宗棠拿着连夜赶写关于科举的章程来到王府面见李云中,像是小学生一样坐立不安的等着老师批改作业一样,静候裁决。
其实李云中也不懂古代科举的流程,觉得左宗棠为了进士考了二十多年还没考上,一定很熟悉科举制度,装谋做样的仔细翻看,边看还不忘点头,又不时摇摇头,乍看起来,还真像老学究。
你考了二十年进士,我上了四年高三,咱俩也算是难兄难弟了!抡起我知道的高考制度利弊,不比你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少。
“先生这个章程写的不错,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很深刻,我们大汉科举就按这上面写的办,不过除了经义、进士、策论这三门外,再加上算学、法律就完美了,先生,你怎么看?”李云中尽量的按后世高考科目安排,就差把英语科目给安插上去了。
左宗棠考虑半天没听懂算学、法律是什么东西,又觉得汉王殿下不会凭空捏到,一直往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推算,终于推算到创立科举制度的隋朝,好像考过明法、明算这两门,擦了额头冷汗,佩服道:“殿下学究天人,在下自愧不如,以后‘先生’二字千万不要再提!”
李云中听得一头雾水,忙转移话题,“我的三位夫人也想让女人参加科举,先生,你怎么看?”暗想:自从前世在上看了‘元芳,你怎么看?’这几个字,便念念不忘,现在终于有机会学那么两把过过瘾了。
左宗棠是个传统文人,对女人参加科举那是不赞同的,“殿下千万不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女人进考场的。如果大汉开此先河,恐沦为天下读书人的笑柄。”
李云中并不打算妥协,“我能有今曰,也有女军的一份功劳,她们有此权利,也是应当啊,再说古代也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