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董卓之子>第五十一章 跟随

却说这杜畿对蔡邕那无比崇拜的态度,董守业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到处都是明星的脑残粉,各种脑残坑爹的举动层出不穷,有的人甚至是卖血卖肾只为追星,那个脑残女杨某某为了追求大明星刘大帅哥,愣是把自己的父亲都给逼死了。

这蔡邕在这个时代就是天皇巨星,只要是个读书人就有可能是他的粉丝。而且这位老同志还是个多面手,在很多领域都是造诣不凡,在文学经史上能与他并驾齐驱的也就是郑玄、郑泰、卢植等人,要说在书法上蔡邕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校勘熹平石经开千年碑刻文化之先河,其独创的“飞白”体为后世所推崇,工隶书,对后世字体影响深远;在音乐上也是造诣非凡,其琴名曰焦尾,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多专多能的全面型文学艺术人才,而且为人正直,赤胆忠心,不畏权贵,多次向汉灵帝直言强谏,可以说是不畏生死,其上书汉灵帝的“密言七事”,也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可惜多次谏言,却没有被汉灵帝采纳。董卓死时,蔡邕感其对自己的看重或者说是知遇之恩,为其落泪哭泣,结果为王允所不容,竟至于死在狱中,也算是重情重义。尤其这一点,在董守业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毕竟现在董卓是自己的便宜老子,一个亲董的天下知名人物,非常容易获得董守业的好感。

董守业见此时喜欢追星的杜畿和青春无敌美少女蔡琰两人因为蔡邕而相互客套起来来,不禁也是赶到十分无语,心底下不住腹诽杜畿是不是为了能和青春无敌美少女蔡琰搭讪才装作超级崇拜蔡邕的,心里倒也真想多和蔡大美女多说几句话。见二人也客套的差不多了,就出声对杜畿说道:“杜先生,令堂抱恙在身,行走不便,荆州之行难以成行,不如暂且搁置随我回长安,我安排太医为令堂诊治。你看可好?”

杜畿也是明白人,自然能明白董守业言语之下所暗示的招揽之意,本身也是体制内的人,自然也就知道这董白董守业是当朝丞相董卓之子,近半年来南征北战,如彗星般崛起。自己后母如今的确是抱恙在身,不便赶路,一时之间有点犹豫踟蹰。

要说这杜畿也是非常看重功名利禄之人,历史上他从荆州回转故乡之后,其朋友河东人张时任京兆尹,聘请杜畿继续担任功曹。后来二人因小事不合,杜畿觉得跟着张时干没什么前途,就离开张时,前往曹操所在的许都谋求发展。在许都时,杜畿结交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去耿纪家跟耿纪唠嗑,谈论时事,经常通宵达旦的。而且说话时,声音洪亮,嗓门儿特别大,生怕别人听不到,有心为自己宣传,为自己打广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耿纪的隔壁住的是曹操手下的重要人物荀彧,这荀彧大帅哥听到了杜畿与耿纪的谈论,觉得杜畿这个同志很有才华,便与之结交。然后,荀彧便将杜畿推荐给曹操,曹操也很是重视,最后杜畿当上了河东太守,让他独挡一面,杜畿这哥们儿也是争气,把曹操交给他的活儿干的是非常出色,主政河东十六年,深受曹操曹丕父子两代君主的信任、器重。

这时董守业又说道:“杜先生,去荆州要么走武关,要么就是走伏牛山附近,袁术现在屯兵于南阳,与我父敌对,保不准会攻打武关,战事也可能是一触即发。而伏牛山附近有探马汇报盗匪猖獗,人数众多,估计是黄巾余孽的巢穴之一,恐怕也是不安全,请杜先生三思。”

这时蔡琰也出声劝道:“伯侯兄,伯母抱恙在身,还是需要静养,舟车劳顿不易,恐怕会加重伯母的病情,还请伯侯兄三思。况且家父也曾在小女子面前多次提到你,说你年纪虽轻,却是远近闻名,家父对你神交已久,也想一睹尊颜。”

杜畿听罢,沉默良久说道:“此事还需与家母商议,请二位稍等片刻。”

于是转身对其后母说道:“母亲大人,不知您以为如何?”要说历史上出名的孝子就是孝顺,虽然是后母,也阻挡不住自己尽孝。古人品性比二十一世纪的人可是好多了,要是现在遇到与杜畿类似的情况,那人能与虐待自己的后母说句话就算是阿弥陀佛,更别说什么床前尽孝、养老送终了,不虐待老人,报仇雪恨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那后母说道:“我儿若有想法,老身自当随你,不过我儿也有些许薄才,若是远避荆州岂不是辜负了一腔报复,若是不能施展,空老山林,也是十分可惜,不如先到长安安定下来,再做打算。”这杜畿的后母此时也是痛改前非,与自己的便宜儿子的相处也是逐渐融洽起来,估计自己的后半生的衣食住行,养老送终都得靠眼前的这个便宜儿子,所以现在也是什么事儿都听着自己的便宜儿子,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现的母慈子孝的样子,给自己的便宜儿子长脸,照顾自己便宜儿子的面子,成全自己儿子的孝子之名。汉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朝代,就连很多皇帝的庙号前都要加个“孝”字,比如说汉武帝在汉代的典籍中都被成为孝武皇帝,所以有了孝子之名是对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论是做官还是做人,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比如说同时期蔡邕对长辈就是非常孝顺,其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跟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