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言情总裁>锦书良缘>第378章 出征
不要声张。”

武安侯想要问些什么,但是听着孙皓钺的话却是怎么也问不出来来了。

孙皓钺话里的意思是他此次前去西南事要保密的。那么他再问就不合适了。

看孙皓钺的样子,这应该也是文帝的意思。

武安侯突然一下子想到了文帝为什么选择了他这个并不是第一人选来做大元帅了。原来一切都在这里等着呢。

武安侯心里一下子明白了,心里也一下轻松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担忧。孙皓钺的安全也是头等要事。

出征那天文帝和孙皓钺都来了。

场面很是震撼,文帝还亲自给元帅以及几位主将赐酒。

刘清素刚好在多天出了月子,虽然孙皓钺说是让她做一些时日,但是刘清素却说她想看看。

于是在天香楼顶层定了一个靠窗的雅间。刘清素望着那样浩浩荡荡的队伍,心里也突然顿生豪情。心里默默期许一切顺利。

孙皓钺在大军走后没几天就和刘清素一块带着孩子去了和园。

原本孙皓钺是打算和刘清素在河源那里住上一两天就走的。谁知道京城里出了谣言。

有人说刘清素生的第二个孩子是煞星,所以刚出生没多久,西南那边就乱了起来了。

消息传得很快,也只是在平民里传的,但是因为是和当今太子有关,这事情倒是很快的上达天听了。

孙皓钺和文帝知道这个消息一时之间都没了主意。

只是在当天的晚上有人听到消息说是胡皇后出来了。

最后永安寺的业济主持也在第二天出现在了早朝上面。

“民间的流言朕也是听到了,钦天监那边得测算,朕的孙子也是富贵荣华之名,煞星一说纯属是前朝逆贼用来蛊惑人心的。昨日业济主持差人送来消息,说是当时弘一大师圆寂之时曾留下东西说是咱们大裕朝有难的时候拿出来。”

大家听了文帝的话现在目光都聚焦在业济主持的身上。对于弘一大师,在大家的心里可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了。

“阿弥陀佛。师叔却是有东西交给老衲。”

业济主持说完便从袖口掏出一个锦帛。

有太监将那东西恭恭敬敬的呈给了文帝。

文帝看了几眼后神色也是由刚才的平静变成了惊讶。

这下子原本还以为业济主持是文帝和孙皓钺请来演戏的俱也都好奇了起来。

“这,是什么弘一大师什么时候留下的?”

业济主持其实也有些为难。之前文帝也去过永安寺,但是他也只说了孙皓钺和刘清素的命数,但是这些东西他却是并没有说,这也是这东西他也是最近才得来不久的。

“大军出征之后,太子妃娘娘去了敝寺上香为大军祈福,之后每天都遣人送了香火。因为寺里的人知道是太子妃娘娘上的香,所以就将原本弘一师叔留下的香烛取来,香烛燃到一办的时候发现内有蹊跷,最后才知道弘一师叔还留了东西。”

文帝知道缘故心中也不由的暗暗称奇。看样子那太子妃当时被弘一大师收为唯一俗家记名女弟子也是有原因的。

其余大臣听到业济主持所说的,也觉得颇为传奇,但是对于刘清素这个太子妃到底还是生出了不好敬意。若不是业济主持说,他们还不知道此事。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刘清素为众将士祈福是真心诚意的。

不过此时大家最为关心的是那锦帛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可是文帝却是没有打算将这些东西宣诸与众的样子。

孙皓钺也是很奇怪。

刘靖业觉得这件事情若是弄不清楚,一个生有煞星的儿子以后注定与国母之位无缘的。

于是刘靖业硬着头皮开口说道:“臣一直听闻弘一大师高才厚德,弘一大师的美名也向来让人仰慕,不知道弘一大师对臣等有何见教?”

刘靖业这话也算是说的高明了。

业济主持此时递上来的锦帛此时多少是有关刘清素或者根本就是和刘清素所生的第二子孙景麒的事情了。

可是到了刘靖业这里却是生生的转变成了弘一大师对他们的指教了。这么说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是现在刘清素的身份倒也可以说是和他们的军国大事有关。那孩子可是储君的儿子。而且原本作为弘一大师所说若是就是刘清素或者孙景麒,他们这些作为臣子的若是文帝不开口,他们也不能强行问文帝,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文帝看了一眼刘靖业,刘靖业先是有些心虚然后还是一副关心国家大事虔诚的等着弘一大师到底有什么指教的样子。

“刘爱卿倒是我大裕朝的国之栋梁,一心为国为民。”

这话文帝说的并没有什么感情,听不出来是高兴还是表扬。

一时之间大家有些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孙皓钺此时打着主意,倘若文帝此时不说的话,接下来肯定是要去求见文帝的。昨天他得到的消息是胡皇后见了文帝还和文帝说了还一会话。孙皓钺此时觉得到底是胡皇后最后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

文帝在沉寂了一小会的朝堂上说道:“太子妃是天命所归,这点也是弘一大师当时破例收太子妃为俗家记名女弟子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切倒是不用理会。”

天命所归,那不是说再没有比刘清素更适合当太子妃的人了吗?

弘一大师当时收刘清素为俗家记名女弟子的消息一出,倒是确实让不少人差点惊掉了下巴。现在若是真的如文帝所说,那倒是


状态提示:第378章 出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