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贴身保护,不如说是软禁更合适一些。陆秀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无可忍,打上了门去。

可惜,胡力根本不打算改变主意。而原本应该站在陆秀这一边的张家上下,竟然还十分支持他的这种做法。一番扯皮未果后,陆秀一怒之下,找到现任美国大使,拿出美国护照,以寻求保护为名,在大使馆找了个房间住下,才总算摆脱了这惨无人道的贴身保护。

陆秀对天发誓,她绝对只是为了摆脱胡力的那帮手下才出此下策的。令她哭笑不得的是,美国方面显然误会了整件事情。

就在她跟大使一家住到同一个屋檐下的第二天,中国最大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便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她在电影院的那段惊魂遭遇,还使用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陆秀不堪日方骚扰,前往使馆寻求保护”。

美国人不会知道日本人的那个神奇发现,他们只知道陆秀前段时间曾因为《菊与刀》与日本人产生过龃龉。于是,这次的事情自然被他们脑补成了日本人吃了亏之后恼羞成怒,阴谋报复。

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果然也不算太好,得到消息,大使夫人竟然特意上门,对陆秀表示,她愿意在这边住多久,就住多久。他们一定不会让日本人伤害到她分毫。

陆秀原本很想解释,看看报纸上一片对日本人的讨伐之声,终于还是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说实话,使馆可比张家安全得多。先别提使馆的安保等级,就算只是美国领土的这个名义,也足够让任何一个心怀不轨的日本人望而却步了。

事情闹得太大,日方最后给出的解释是,那是陆秀某些疯狂粉丝的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不知道是被美国人保护侨民的姿态吓到了,还是听了陆秀先前的话,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不管怎样,之后的一段时间,陆秀再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疯狂粉丝”。

大约是觉得住在美国大使馆是个不错的主意,杜雪怀跟凯特得到消息,立刻欢欣鼓舞,竟然发来电报表示,他们已经跟美国政府方面打过招呼,如果她愿意,她可以“永住”使馆。

在使馆定居?竟然还可以这样?

拿到电报,陆秀哭笑不得。要是早知道还可以这样,她当初就把全家人一起带回来了。虽然惊讶,却也不得不承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的确没胆量跟美国掰腕子。

对于陆秀来说,住在使馆跟住在张家其实没什么区别。除了进出的书稿需要经过检查,因此没办法再给日本之声写脚本外,她的生活根本没受到什么影响。

日本之声那边,经过她这段时间的培训,胡力的那帮手下也已经慢慢学会了怎样散步假消息,怎样炮制煽情的广播剧,就算没有她的存在,一样能顺利运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陆秀每天阅读,写作,跟大使一家一起享受下午茶,甚至还教会了使馆的美国厨子做中国菜,日子过得乐无边。

直到有一天,忽然在报纸上得到消息。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为什么不说“七七事变”?

因为,特么的,这天根本就不是七月七日!

陆秀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抓着桌上的台历,激动得整个人都在颤抖。这到底是在开什么玩笑?

报纸是真的,日历也是真的,但日历上的日期却是一九三七年五月五日。


状态提示:第210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