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赝品帝国>第82章 趁火打劫
凡是长了耳朵的人都应该明白他的意思才对。

“头人的担忧不无道理,只是头人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是那么的冷静,因为上官倩妤知道想要说服一个正在陷入愤怒的智者,首先自己就不能去在意那些无关痛痒的话语。

“本头人有何疏漏?”

“大理国之地势!”莲步轻移,最终站在了墙上那副由凌文佑根据传闻所绘制的大理国行政布局图之前,上官倩妤轻轻敲击着道:“大理国有雄兵十万不假,却受地势所限即便是与我大宋修好,其大部分兵力依旧为越李朝、蒲甘、鹏茄罗、天竺乃至吐蕃所牵制!”

“小娘子的意思是,大理国那十万大军已经被人给分成五拨,分别惦记着?”果罗栋头人这一辈子除了纳贡受赏去过几趟和武州就没再离开过罗殿,又怎么可能知道大理国旁边还有些什么?但作为一个睿智且冷静的头人,他能不明白上官倩妤这话是什么意思?

“远不止于此!若尔等真敢扬国威于域外,朱某敢担保无论是那大理国主段氏还是那权倾朝野的奸相高氏,皆无法在短期内做出有效应对,更不可能大举来犯!”这几天讨论的时候朱熹一直在保持着沉默,此时为了他的得以编外女弟子却突然站起身表示了对出兵的支持。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朱熹迂腐,朱熹顽固,朱熹信奉的是儒家思想!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没错,但在被人断章取义之前从来都不是用来处理国家纠纷的理论依据,因为子曰的全文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孔子那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和”是依附且相对于“礼”而言的。啥叫礼?无论是孔子还是朱熹或者其他的大儒,他们所言的“礼”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上下各安其位!如今大理国做为藩属,居然敢于越境打劫宗主国子民,这不是乱了章法坏了礼节还是什么?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大理国不讲“礼”在先,大宋还跟他谈什么“和”?

而对于这种情况出现后该如何处理,孔子也早就给出了回答,那便是以直报怨!说白了就是当有人不守规矩煽了你一巴掌,你就应该拣块板砖把他给拍回去!当然了,若是觉得这都还不够解气,操刀子捅上一捅也未尝不可。

随便就能找出一大串未被节选过的理论依据进行报复或者说教育,更重要是的朱熹在经过数日的冷静分析后还发现,就算真把大理国驻扎在八纳部的边军给灭了也不会对大宋的西南边疆产生多大危害。究其原因不但是鱼寒那混蛋打的注意是依葫芦画瓢,学着对方的手段化装成山贼过去闹事,还在于……

“先生所言甚是!”得到了朱熹的支持,上官倩妤说话时也更多了几分自信,继续敲击着那幅地图解释道:“自广弘禅师被迫逊位,权相高量成把持朝政以来,大理国内乱不止三十七部先后发动叛乱,仅凭那八府、四郡、四镇之兵早已是疲于应付。且不说值此新春佳节出兵已是出人意料让对方难以在短期内做出有效应对,即便事后他们真有所发觉意欲报复,也依旧无法摆脱无兵可派无将可遣的尴尬局面。”

“果罗栋大叔,您现在知道了吧?本官此举可不全是在冒险,而是礼尚往来还他们个趁火打劫!”贼笑着,鱼寒给出了另一个让人倍感无耻的善后办法。“反正本官此次出兵用的全是各寨青壮,既没有编制又不受朝廷管辖打的又还是山贼旗号,就算真把事情给闹大了让大宋官家知晓,也顶多是责怪本官治理地方不利而至贼寇横行。”

“大人既有此谋划何不早说?非得看着老朽在此丢人现眼?”经过一番思索,果罗栋头人也相信了上官倩妤做出的那个判断,大理国到时候就算真想报复也无从调兵遣将。所以这事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大理国君臣在得知真相后发出严重抗议,然后趁着进贡的时候跑去大宋官家那里哭诉一番讨取公道。可那样的话,还不就是鱼大人在前面背黑锅受训斥,得了实惠的各寨族人在暗地里偷着乐?


状态提示:第82章 趁火打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