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抗联1939>第四五五章 龙江之战(5)
。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陆军中,受法国陆军重视白刃战传统的影响(1873年颁布的第一版《步兵操典》就是译自法文),刺刀训练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期间,精于近战格斗、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西乡军在白刃战中曾给予政府军以重大杀伤,战后,日本陆军开始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士兵的白刃战训练,同时,针对日军士兵特点的“銃剑术”技战术动作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04年在上海,日本军事剑术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刺枪团的对抗性表演中,日本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无懈可击的单兵刺枪术曾给予在场的各国观察员以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军将所谓的“精神力”和意志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强调进攻精神,把精神力作为战斗力的主体;认为以刺刀突击才能取得最后的决胜,因此“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当时的日军高层中大行其道。这固然是因为日本与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工业和经济实力仍然相对落后;但军部高层对陆军火力的进步对作战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905年日俄战争的惨胜,使日军片面的依靠所谓的士兵突击策略,对于速射火力可以改变战场形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一战中欧洲战场残酷的堑壕攻防战,对于日军来说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欧洲人眼中的“大战”,对于日本人来说只不过是在亚太地区几场轻松的胜利而已。因此在昭和7年(1932年)的步兵操典中,仍然强调充溢的攻击精神可以凌驾与物质的威力之上,因为在和中国军队中靠着拼杀赢取多次胜利,使他们的自信心膨胀起来,认为他们大日本帝国是战无不胜的,结果在诺门罕战役中,遭到苏联猛烈的炮火打击,国民党军队除了******的嫡系部队子弹充足,其他部队就是拿着一杆枪几发子弹,仗打了几分钟后,没有子弹不得已冲锋拼刺刀,而人家苏联子弹有的是,日军还想凭着刺杀取胜,结果被人家当成移动靶,打得哭爹叫娘,再也不敢北进。


状态提示:第四五五章 龙江之战(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