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战国之上杉幕府>三船山之战
战国时代所使用的常见手法,因此在正木时忠叛降北条氏之后,认为正木时茂根本就和正木时忠早有共识的流言就没有停歇过。更有甚者,有人预言说正木时忠的叛降只不过是先去为正木氏的彻底背叛铺路的,一矣时机成熟,正木时茂就会带着主君的首级投向北条氏……虽然没有人敢在以豪勇著称的枪大膳正木时茂面前这么说,但时茂确实知道流言一直在主公里见义弘耳边萦绕。

关于正木时茂的流言里见义弘听到了不少,但义弘对此一直置若罔闻。在第二次国府台之战的惨败后,连根据地久留里城都已丧失的里见氏经不起一次内乱了。尼子氏衰落的殷鉴未远,里见义弘并没有愚昧到要故意把自己降到与尼子晴久和尼子义久父子同一水准的地步。当然,里见义弘也没有对正木时茂更好,因为一旦着了痕迹,反而使正木时茂产生什么猜疑就不妙了……几年下来,正木时茂多少体察到了主君义弘的良苦用心,于是时茂极力想要找一个机会来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名,而没有什么机会是比冲上三船山亲自取下北条氏政的首级更好的了。

自我陶醉于自己的东关东征服战略中的北条氏政显然没有察觉里见军的战斗力和第二次国府台之战相比似乎下降得太过不合常理了,然而当“有兵马从后面杀过来了”的消息报过来后,北条氏政却马上察觉到了这一点。终于醒悟到自己已经中计的北条氏政迅速对形势做了分析,目前北条军主力在障子谷的水田之中挤做一团一时无法回援,虽然北方杀来的敌人兵力不多但自己身边的护卫部队数量也不多,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将本阵南移下山和主力会合后再图反击好了……

挤在障子谷的水田之中的北条军很快也知道了后方敌袭的消息,也和北条氏政一样知道己方中计了;和北条氏政不同的是水田之中的北条军被三船山所阻隔而看不到从八幡山方向杀来了多少敌人。片刻后,大家看到了氏政的本阵开始转移;于是北方有敌军大部队突袭的流言开始在各个部队间快速传播起来,北条军陷入了恐慌中。

里见义弘在虚空蔵山观察到了北条军混乱状态,于是诱敌的里见军也开始转入了反攻。当氏政的本阵在三船山下与己方会合时,正木时茂率领的部队也已从北条军背后(北方)猛扑了过来,这支部队的速度远比北条氏政想像中快得多,北条军真正遭到了前后夹击。于是北条军的士气迅速衰竭,指挥系统很快就失去了作用……战场上呈现了一面倒的状况。

这样的情况是北条氏政未曾预料到的,眼见自己已无力回天,北条氏政下令撤退。然而此刻的北条军连撤退也做不到了,在里见军的猛攻下北条军迅速崩溃了、士卒开始四散逃逸,就连北条氏政自己也陷入了被敌军斩杀的危险中——正木时茂直冲着氏政的本阵杀了过来

三、殿军——为了背叛的死战

北条氏政当然不能就这样死在三船山下,然而此刻还忠实的留在氏政身边的人没几个了。氏政环顾了一下周围,指定了岩槻城城主太田氏资负责担任殿军掩护自己撤退。

自从出了名动天下的太田备中守资长入道道灌之后,太田氏就长期在武藏国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为了太田道灌的冤死,在太田氏和主君扇谷上杉氏之间产生了无法弥缝的裂痕。于是在相模的后北条氏兴起并开始攻略武藏之后,太田氏就背叛了主弢r/>??扇谷上杉氏而转投北条氏,并在北条氏取得江户城、河越城的战斗中立下了首功。太田道灌的嫡曾孙太田新六郎康资为此成为北条氏属下江户众的首领,而分家的太田美浓守资正也成为了他国众的首领。(据《北条氏所领役帐》记载,太田康资在北条氏的所领排名曾为第六位,而太田资正则为第十五位)

太田氏诸将之所以会投靠北条氏并不是因为欣赏北条氏,主要是因为厌恶不知好歹的主君扇谷上杉氏而已。因此在加入北条势之后,出自名门清和源氏的太田氏总对来路不明的北条氏抱以藐视的态度,在政治上也力图与北条氏保持一种准平等的地位。在实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北条氏对太田氏采取了怀柔政策,太田康资和太田资高(太田资正之子)都成为了北条氏康的女婿;而资高之后更得赐了一个“氏”字而改名为氏资,成为了相当高格的一门众。

然而北条氏在事实上也不喜欢自尊自大的太田氏诸将,于是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河越夜战之后,获得了关东主导权的北条氏开始想方设法的削弱太田氏了,北条氏康在武藏进行的几次检地都主要是针对太田氏。到了后来,连太田康资之下的江户众武将远山丹波守纲景的领地都超过了太田康资,于是北条氏与太田氏之间的关系就进一步恶化了。

在上杉(长尾)军第一次进入关东之后,岩槻城城主太田资正首先投靠了上杉政虎并参加了对小田原城的围攻;不久太田康资也背叛了北条氏。之后太田康资和太田资正二人联合了里见氏与北条氏对抗。在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北条氏获胜后,太田康资逃附同是出自清和源氏的房总里见氏;而太田资正的居城岩槻城则遭到了北条军的围攻。孤立无援的固守是没有希望的,太田资正和太田氏资父子都知道不会有人来拯救自己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太田氏资出面与围城的北条军交涉,最终双方达成了放逐太田资正以换取太田一族安泰的条


状态提示:三船山之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