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73章 冬天的黄瓜?

车队进了山路,大家的紧张情绪才舒缓了一些。朱总道:“你这是哪里来的白汽车?”

小路道:“这汽车本来是绿色的,在苏联买的白油漆,漆成白色的。白车停在雪地,只要适当地掩蔽,飞机不容易发现。”

朱总道:“你在哪里找的这么多司机?”

小路道:“搞到汽车,自己培训的。我们有不少学生兵,技术兵种就从他们里培养。”又道:“黑龙江岸边我们有两个县,只有一个县长,就是刚刚你看到的那个军官,叫张全富。另外,这一次,你们还能看到全部高级干部,魏拯民,冯仲云,等等。就连在辽南锦州朝阳等地的人也都来了。”

朱总道:“给你说一件事,冀东武装起义的善后工作,真正得益于热河先遣队了。起义后,敌人来清剿,起义部队有热河部队接应,仅仅向北走了不远就进入了山区,有吃有喝,有根据地隐蔽,安然渡过今年冬天没问题了。他们仅仅损失了几千人,四万有生力量保存住了。”

小路道:“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他们实力保存了,和热河的部队一样,低调发展,潜心耕耘,拔掉敌伪基层政权,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他们向远处跑,就跟抗联一军西征一样,在没有基础的地方行军,失败是必然的。”

到了中午,车队开进了一个岔路,直接开进了一个山洞。一群来自各地的军官干部在山洞里站成一排,欢迎大家。

朱总胡服二人和大家一一握手,小路给他们一一介绍,不但介绍人,连他们的功绩也介绍了。介绍到魏拯民,朱总道:“久闻大名,南满省的书记。你和杨靖宇两个前后两任书记,都不错,工作出色。”

魏拯民道:“上次就想去延安,一直没有成功。”

朱总道:“可以安排在你们能脱开的时间去延安一段时间。”

魏拯民道:“那可就太好了。”

介绍完毕,众人往山洞里面走。

朱总道:“你这是什么地方?”

小路道:“报告老总,这是上甘岭,我们的兵工厂所在地之一。我们在这里吃饭休息,还请老总看一看,指导我们的工作。”

小路带他们上台阶,走了半天,进了一个支洞。

这是一个大厅,有几扇玻璃,屋子里很亮。透过玻璃,可见外面是悬崖,外面可见远山。

饭是东北特色,一个飞龙汤,一个山鸡炖榛蘑,一个黄蘑炖狍子,一个猪肉炖粉条,一盘黄瓜,一盘小白菜。没有地产酒,有两瓶苏联酒。饭是大米饭。

还有两个菜,一个是土豆白菜汤,一个是萝卜土豆汤,炒面糊糊,玉米面饼子。小路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平日的主食。

“哪里来的黄瓜?”胡服很吃惊。

小路道:“这是农业实验室的产品,我们自己出产玻璃,在屋子里种的,吃完饭带二位去看看。”

这一切都是赵自强安排的。

吃了饭,开始参观兵工厂,轮到罗策群了。

罗策群如今负责装备。他把原来的五千人放出去两千,留下三千,搞保卫,修工程,搞运输,搞试验。经过他的手,已经新造出了两种手榴弹,一种地雷,两条子弹生产线。如今,还在秘密研制几种武器。

胡服道:“有个问题,我知道你们的机器来源和人才来源。你们在哪里搞的原料?”

罗策群:“两条腿走路,一个是自己买,自己造,第二个是在苏联买。我们用布匹火柴肥皂玻璃水泥等等跟他们换。他们的轻工业水平不行,产量更不行。”

小路道:“我们的轻工业,已经开始在苏联远东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苏联都是计划经济,但有不少私下同我们交易的,我们民间公司业做。苏联已经离不开我们了。最近,我们搞来了几套纺织机械,从苏联进口棉花,开始研究织布。很快,我们就有一个强大的纺织业了。”

几个工厂相距很远,参观完毕,已经是晚上了。

次日,一行人在中午的时候到达伊春。路上见一个山沟里房屋隐然,胡服道:“这是什么地方?”

小路:“这是造纸厂。”

朱总道:“去看看。你们还能造纸?”

小路道:“能。其实这造纸厂,原来是兼并的一家土造纸作坊。这家作坊原来是生产窗户纸的,也就是东北人糊窗户的草纸。我们的秀才花了功夫,仿造南方的造纸作坊,生产出来可以书写的纸张。”

东北的窗户纸,还有把孩子吊起来的摇车,都是东北几大怪之一。穷人家没有钱买玻璃,可不就是用窗户纸吗。玻璃产量小,就算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窗棂上糊了纸,屋子也未必亮,还需在上面涂麻油。

东北天寒,用纸来档寒风,效果很差,冬日夜晚,屋子很冷,枕边的水碗结冰是很常见的。为了取暖,只有把炕烧热,再烧热。在火炕上睡觉,上方冰凉,是冬天,身下的火炕滚热,是夏天。搞不好就感冒。

接下来这几天,朱总和胡服二人发表了十几次演讲,会见了所有的高层军官,还秘密会见了于琛澄和溥仪。胡服甚至还见了关在监狱里的宋一夫,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蜕变。

二人的到来,给东北带来了变化。

朱总和胡服坚持会见日本战俘和朝鲜难民。会见朝鲜难民没有任何问题。关于会见日本战俘,小路只同意安排会见他们的代表。不过,在二人坚持下,小路同意,同意反战的日本战俘都参加会议,这样


状态提示:第273章 冬天的黄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