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主宰江山>第一千零九十章 断头的双头鹰……
老兵和退伍兵,后者不少人的胡子都花白了。

这样的一支军队,兵力就算可以巴格拉季昂部相比,战斗力也低是天壤之别。

陈威最初的时候还有些精神紧张,毕竟俄军的增援部队兵力超过了十万,而且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俄军的表现真的让他很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情报汇集到他的手中,陈威不担心了。

战场上,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差距是很大的。

……

伏尔加河上起了浓浓的水雾,冬天来了,国防军已经穿上了略显笨重的冬衣。

图林斯克,旧日的残破阵地上,枪声零零落落的响起,俄军的先头部队开始与国防军阵地上的警戒部队接触。

战争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轮回。当初陈汉与巴格拉季昂就在图林斯克大战过一场,现在两边的战斗就又在这儿第二次开始。

这是一个以原先的图林斯克城区为核心的阻击阵地,很小,并非是决战战场。

跟之前在图林斯克试探巴格拉季昂一样,这次陈威也想在这儿称量一下俄军的份量。

守卫图林斯克的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团正郑国鸿,今年三十六岁。经历过美洲的战事,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勇猛敢战,很佩服东晋大将周处因救兵不至,力战而死的英勇,认为军人就该如此。而对汉代李陵战败后投降匈奴的失节行为感到愤怒,“援穷力竭,丈夫当死。”

可以说是国防军中层军官中的很好地一个代表,虽无太过出众的军事才华,但忠勇敢战,视军人的荣誉比生命都重要。

郑国鸿团抵到图林斯克阵地已经有十一天时间了。这些天,全团上下在郑国鸿的带领下,就像发了疯一样的在干活——修补防线,加固阵地。

很多士兵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三分之二是在修补阵地中渡过。

加固胸墙,加深战壕,修建永久工事,抢运各种各样的物资。

因为他们知道,战争一旦打响,这些东西就再也送不到阵地上了。不论他们再怎么鄙视俄军——一群新兵蛋子。十多万人的俄军部队也不是他们一个团可以抵挡的。这一战即便只是试探,他们打得一定也一定会很苦很艰难。

十一天的奋斗,整个图林斯克已经面目全非了。原本残存的房屋要么被拆毁,建筑材料用于外面的防御阵地的修建。要么被加固再加固,成了一个个火力点。

郑国鸿团所有堆放弹药和补给的仓库或者各级指挥机部都在地表数米之下。弹药和军需补给也都分散放置,以防止有个万一,全部完蛋。

团里的炮兵部队只有十二门75六角火炮,但这已经是被加强过的数量了,都放列在第一线阵地后面经过伪装和加固的炮兵掩体里面。不是国防军的大炮稀少,而是真心的觉得在这里无论放置多少门大炮,都改变不了敌我火力悬殊的事实。

一个团的阵地面积并不大,真的按不下更多的火炮。

郑国鸿团虽然要在这里是要打一场真正的硬仗,却也没必要浪费。

俄军要想沿伏尔加河直达阿斯特拉罕,这里就是他们必须拔掉的一颗钉子。之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而俄国人在这个紧要关头也不可能玩什么围困战术的,因为君士坦丁大公带领的是一支新军,他们在迎来真正的大战之前,必须先鼓舞一下斗志,俄国人更需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所以郑国鸿团面对的注定是俄军的疯狂火力,如果大炮炮位无法形成有效的安全保护,那么安置再多,也是没用的。

这些天的忙碌下来,郑国鸿已经熬得眼睛都通红了。正坐在一堆木头箱子上和同样显得疲惫不堪的团参谋王锡朋说话。是的,王锡朋又升官了。

王锡朋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英勇,被郑国鸿从营一级参谋提拔到了团部。

“团座,老毛子真的来了。兵多的像潮水一样从西面涌过来,只先头部队,起码有万人!”

“不早有准备么。接下这个任务,那就是过来拼命的。人死卵朝天,不死,咱们全团就都富贵。老子也能顺顺利利的跨过那道坎。”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郑国鸿已经走到了团正的位置,他当然希望更上一步了。

郑国鸿喝了一口浓茶,语气寥落啊。他都三十六了,坐上团正的位置,看似顺风顺水,可要是跟军中的那些个闪亮新星相比,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人家还没他大呢,都已经是将军了。

而将军,才算是军中的真正高级。

郑国鸿也面上露出唏嘘,王锡朋更是默默无语。他比郑国鸿小不少,可他现在上士都不是,跟郑国鸿军衔军职上的差距更大。

一时间两人都不说话了。直到外面传来了几声沉闷的爆炸声音,这是俄国人的大炮在开火!

郑国鸿猛地站了起来,朝王锡朋点了一下头,道:“你准备一下,跟我一块去前线看看。”说着话,就拿起桌子上的望远镜,然后又点了几个参谋和传令兵外加警卫的名字。

刚才的炮击只是俄军炮兵的骚扰性射击和试射,更猛烈的轰击和随后的步兵进攻还在后头!

……

“第四团和第五团都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了吗?士兵们手中的弹药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他们要面临着一场苦战,他们是我们劈向中国人的第一刀。他们必须成功!”

俄罗斯陆军第十五军,这是一个新的建制,军长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上将静静地看着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九十章 断头的双头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