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重生美国当大师>第三百四十四章 首映礼 十
悼。

三姐妹脸上露出了惊愕、悲伤又自责的神情。

而此时不但太阳被乌云遮住,村庄周围也出现了浓重的雾气,影片整个氛围突然显得鬼气森森,有了点恐怖片的意思。

大家只是哀悼了那么一小会,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走向了冥界一般的村外。

从这里开始,就是后世赞誉为“电影版的《格尔尼卡》”的那个长镜头了……

“《饥荒孤女》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对于我们这样的工作者来说,其中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是对于各种镜头语言的运用,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揣摩……”

“这个镜头一开始是以主角三姐妹为视角,跟随她们的前进从而展示她们看到逃难路上的惨况……”

“同开篇那位神父一样倒毙在路边的老者……”

“翻倒的车旁坐着的哭也哭不出来等待死亡的小男孩……”

“哄着死去婴孩哺乳的疯狂母亲……”

“在妻子和孩子身旁一声不吭地抽完烟然后跳河自杀的男子……”

“雾气中的一幅幅场景构成了凄绝同时诡异的图景,好似毕加索那一幅展现轰炸惨况的名画《格尔尼卡》,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据说第一次在都柏林公映的时候,现场观众都吓坏了,数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随着法雷尔三姐妹,镜头来到了一处乱葬坑,那里有无数的乌鸦正在啄食着人类的尸体。从这里开始第一个长镜头结束,马上又开始了第二个长镜头,这次视角转到了其中一头乌鸦之上。”

“腾空而起的乌鸦俯视着下方的人流,让观众可以看到这条逃难之路由尸骨铺就而成……”

“这应该是电影史上第一个航拍镜头了,而这种超现实的电影语言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节选自《十部你不可错过的电影之《饥荒孤女》赏析》

震撼,也唯有这个词能形容场中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了。

就连我们袁大师身边两位皇太子也看傻了。更不用提那些爱尔兰“土包子”了。

乌鸦飞啊飞啊,飞到了一张地图虚影之上。于是它从爱尔兰都柏林附近一直“飞”到了不列颠伦敦市中心。

最后乌鸦落到了一面米字旗旁。这自然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比喻,把英国人比喻成了以爱尔兰人尸骨为食的腐食动物。

镜头一拉,这是一座谁都知道的的地标性建筑物,那就是泰晤士河边的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带着大本钟的议会大厦。

透过乌鸦的双眼,观众能看到其中正在举行一次盛大的会议。

这个富丽堂皇的场景和那些脑满肠肥的议员先生们正好和刚才的画面形成了一个极为、极为、极为鲜明的对比。

克罗格公园球场内顿时起了一阵喧哗之声。

不过这还没完,这些道貌岸然的议员先生们纷纷上台做起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一个说,马铃薯疫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取消所有输入英国和爱尔兰的保护性粮食进口关税,以降低市场上的面包价格。任谁……反正不列颠岛上再穷的人都吃得起马铃薯之外的其它主食。

一个说,我们英国人应当固守亚当-斯密的教条,通过自救来缓解爱尔兰饥荒,尽量少干预自由市场的运作。

一个说,仁慈慷慨的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捐献出了整整一千英镑。

一个说,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懒惰、道德败坏,饥荒是上帝在表达对爱尔兰人的不满……

“混蛋!”

“放屁!”

“气死我了!”

“让他们都去死!”

这下喧哗声就更大了,而只是过了一小会,这喧哗声就成了有节奏的呐喊声:

“杀死英国佬!”

“杀死英国佬!!”

“杀死英国佬!!!”

我们的袁大师闻声往后一瞧,心里面就暗道,古人诚不我欺啊。

看看这些义愤填膺的爱尔兰人,就知道当年赛里斯革命战士向扮演黄世仁的演员开枪并非杜撰啊。

咦,这些爱尔兰人为什么往自己这个方向看捏?

他也顺着大家的目光一看,就看到了一位“黄世仁”……

这位黄世仁还不是演员,而是货真价实的英国皇太子。

“杀死英国佬……”

这件事情不但袁燕倏知道,场内的大部分观众都知道,于是他们把目光全都聚集到了这个方向。

别说威尔士亲王本人了,就连胆子一向很大的袁大师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这下算是知道什么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了。

因为被上千名愤怒群众包围的话,没有病也会被活活打死的啊。

可是未来的爱德华八世可不能死在这个场合,不然连他也会原地爆炸的啊。

我们的袁大师就知道自己必须出面给在场的爱尔兰人降降温了。否则再拖延下去这几千名观众其中只要有人一起头,那场面绝对是不可收拾啊。

想到此处,他立马在威尔士亲王耳边说了一句:“殿下,等我说完你也说几句!”

说着他就掏出一只小铁盒,再次生吞了一只可怜的螽斯。

如此一来他就同时具备了很大的声量和很强的弹跳力。

然后他一个“蝈蝈跳”就来到了舞台之上,大声喊道:“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电影!”

“这是电影!!”

“这是电影!!!”

“而我……大家认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四章 首映礼 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