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天下尽是草头王>第7章 认知

睿王府的人员基本雇佣够用了,自中秋之后,历经十多天的钱粮整理工作,基本可以确定,以目前王府的家底,没有任何进项的情况下,还够三到五年得开支预算。睿王姐弟还算比较放心,都很乐观,觉得三五年内一定能够找财路。连童路都很乐观,只有刘管家稍微有点忧愁。红素安慰了几句,大家也就算开始了生活的新篇章,改干嘛干嘛去了。

终于,九月初一,大清早,郭先生来了,早就是睿王姐弟的先生了,也不用什么拜师礼,直接去学堂,准备教课。睿王姐弟和润桃、宫柳也按时感到,大家见了礼,很快就开始上课了。

今日课程首先是《地理志》概述。(这一张涉及整个故事的世界体系,跟你以往知道的真实世界很不一样,若无兴趣可以绕行,直接看下一章。建议最好看一下。)

郭先生讲述的基本内容是:

大魏所在大陆,叫盘古大陆;这片陆地是已知世界最大的一块陆地。

大魏的疆域,有中原,中原以北是青山草原,也叫大草原。

草原以北是黑林,也就是广袤的森林地带,黑林因边缘地带的树木树皮呈黑色,且枝多叶少而得名;黑林以北是冰原,常年冰天雪地。

青山草原的东部有一山脉,从黑林里起始,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至大海,名曰巫灵山,因为山内常年大雾缭绕,进去的人多无法再出来,因此又叫迷雾岭,所谓岭上岭下,就是以这座山脉为分界,以北为岭上,以南为岭下‘’巫灵山西段距离大海最近处修有城关,就是睿王二大爷开化王驻守的辰国关。关于辰国的位置,前面章节提到过,距离辰国关很近,在岭下南边。

中原东南是江南,中原西南时蜀地和雪域。蜀地和江南之间以大泽湖为界限,蜀地以南为岭南,岭南与江南以武当山为界限。岭南以南有吴哥和隧人之国。

江南以南是南海,南海有婆罗洲。江南以东有东海,东海有东瀛。东瀛以东大海之中有扶桑。

中原以西是甘凉道,甘凉道南为昆仑山脉,昆仑山脉以南为雪域;甘凉道以北为不周山脉,不周山以北是大戈壁和狼烟沙漠。经甘凉道向西出西域关便是阏氏城,阏氏城在金山山口。金山山脉,横贯东西千余里,山南原来是葛罗璐诸部落,后战败归大魏,山北为黠戞斯诸部落。

金山以西为大月氏和波斯,其北为乌达琴察,其南为芒乎大石国。再向西为西洲诸城邦。再向西为无边大海。

阏氏城以西统称西域。

雪域以南是通天山,通天山以南是天竺。

……

《地理志》是上古游记,其中很多记载是传说,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郭先生不但要给讲述《地理志》本身内容,还要纠正其中的一些错误,至少跟大魏接触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德让学生了解一些真实情况。比如,地理志中描述,辰国人身上长有羽毛,双腿为鸟腿,吞噬七彩石可长出翅膀飞翔。这肯定是胡说八道,辰国已经做了近两千年中原的藩属国,来往密切,辰国人也是读圣贤书吃五谷的,还有通婚。这些说明这本书的古老程度。

郭先生和别家先生不同,别家先生上来就是讲经史子集,亦或是诸子百家,而郭先生讲了地理、讲了志怪,还要讲历史。反倒把圣贤的论述放在靠后的位置。郭先生讲,看历史要“脉络解构为筋骨,人物事件为血肉。”他的历史脉络大致是这样的: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创天下都是传说,不足为信。春秋战国连年征伐,诸子虽百家,显学不过就是法、儒、墨、兵四家,自始皇帝一统天下建立大秦才算开王朝先河,始皇帝不顾各地情况不一,一条标准通行天下,刑罚苛刻,百姓苦不堪言,他一死,天下崩盘,终至二世而亡。历经千翻战乱,至大汉,天下再度一统。

汉末再度大乱,而后五百年虽有短暂统一,但总体战乱不止,最后北齐杨坚建立一统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但军阀体系和豪族势力已经形成,杨坚之后,历经三次大一统王朝都未能根除军阀割据和门阀大族局面。

至上一次二百多年的混战,卷入了草原、中原、江南、西域、岭南、雪域和辰国,战争烈度极高,死亡人口非常多,至大魏立国时,百者存一。

建立大魏后历经三代,看似军阀问题解决了,一家独大的门阀大族似乎也不存在了。但是,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出来了。整个国家社会资源过于分散,朝廷掌握的社会资源也非常有限,连税收都大部分分散在各地地主、大族、世家手里,由于国策是鼓励出现更多的世家,不断推恩,世家大族规模也在缩小,没有能力对抗朝廷。反之,哪个世家大族造反,参与平叛的每个世家大族都能得到朝廷给的好处。这样朝廷不容易被世家推翻,而世家手里又分散掌握着很多百姓,百姓又很难产生联结造反,整个国家就是不计其数的独立小块联结起来的共同体,朝廷也只是其中最大的小块。

这种情况莫说外敌入侵,就是大江大河泛滥、天灾这样的危机,国家拥有的财力物力怕是也无法抵挡,又无法完全调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资源。这就是大魏的现状!

……

听了郭先生的讲述,红素也开始忧国忧民,皱着眉头问道:“那先生可有救世的出路?”

郭先生惭愧说道:“老夫不才,皓首穷经多年,未曾想到出路。以后愿将所学倾囊相授,


状态提示:第7章 认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