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来了,赶忙上前接过东西。

“你们怎么来了?”姜心惊讶道。

朱莹儿笑嘻嘻道:“我爹娘听说你们要搬家,就让我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我也是听说你自己打了许多家具,也想看看。”

张雪燕也使劲点着头附和,张雪燕家与姜心邻居张老太家是同宗,关系也很紧密,看在张老太的面子上,张雪燕的奶奶也得让张雪燕过来一趟。

更何况,他们两家都用了姜心发明的削薯器,对此都津津乐道。

姜心将屋里的门推开:“在里面,一个纱橱一张桌子,你们随便看。”

张雪燕帮着姜心将东西抬进去,然后一众人开始收拾。姜心找了一圈也没发现自己有笔,不得已又用炭在纸上写了方子交给了蓝不易。

蓝不易如获至宝,再次拱手道谢。

临走前,梁季永将昨日的租金给了姜心,一共是八文钱。姜心颠了颠手里的钱,感叹这钱还真不好挣。

看来,还要想别的办法赚钱了。

姜家的归来赢得了周围乡亲们的欢迎,老太太们都过来恭喜姜老太,毕竟都是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邻居,说起以前的事还有些感慨。

有带孩子过来的,张雪燕和朱莹儿也帮忙照看了,然后领着一大帮孩子在西屋看姜心盘灶台。

灶台盘好后,两人又帮忙刷大铁锅,大铁锅已经两年没用了,锈的看不出颜色。张雪燕又跑回家摘了一个老丝瓜,摔碎了大脑袋做刷子,好好的将锅刷了一番。

到中午的时候,乡亲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朱莹儿和张雪燕见姜家也没什么可以帮忙的了,也依依不舍的告辞了。

姜心伺候姜老太休息后,自己开始了制作削薯器的圆盘。

姜老太昨晚没睡好,今天睡在自己的额家里莫名的心安,直到快申时,姜老太迷迷糊糊的起来,姜心已经把十台削薯器的圆盘都做好了。

“奶奶,您醒啦。”姜心见姜老太醒了,连忙拿了水给她。

姜老太喝了一口,将嘴里的甜味咽了下去。看着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的孙女,心中无限感慨。

又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有些落寞,叹道:“两年了,这老房子到底和之前不一样了,你也长大了,没想到最后还是靠你养起了这个家。”

姜心知道姜老太是有感而发,想起了从前的事情,她想了想,便站起来,在自己身上掏了掏,还有几十文钱。

“奶奶,您那里还有多少钱?”

姜老太说了句等等,回屋里看了看,道:“还有一贯另七八百个大钱。”

姜心点了点头,道:“奶奶可以用这些钱去买回一亩地了,您也不用怕咱家里没钱花,梁公子和蓝公子每日还会给咱们二十三文钱,足够用上一阵子。剩下的地,等我再赚了钱再买回来。”

姜老太知道孙女多想了,果断的拒绝道:“好孩子,奶奶也是感叹两声罢了,人再怀旧,过去的也终归过去了,咱不急着把地买回来,眼前的日子才是最要紧的。眼看就要入冬,咱们这是北方天气,冬天又不能种地,我们着什么急来买地?还不如多买些粮食存起来,安稳的过了这个冬,明年春天再看情况。”

姜心见姜老太想得清楚,也不坚持。

姜老太就学着姜心给那二十个圆盘抛光,前日姜心回家都说了,这制作的削薯器可是有钱拿的,一个二十文,十个就两百文,早一日弄完,早一日还了这工具,少掏一日的租金。

一直快到酉时的时候,抛光的工作终于做完,姜心打算明日就将这些东西带去镇子上,完成安装后拿钱回家,却不想又有人来了。

这一次来人姜心倒是意外。

只见一身蓝色长袍的俊俏男子一手负在身后,另一只手手里拎着一只鸡笼。他身边的少年笑眯眯的一手抓着一个布袋,站在他们家篱笆墙外。

“闵夫子?”姜心将手里的东西一丢,连忙跑过来,打开篱笆门,道:“您怎么来了?”

这时候姜老太已经进屋做饭了,听到声音也连忙跑出来。姜心则喊道:“奶奶,闵夫子来了。”

“快快请进。”姜老太笑呵呵的迎上前,看到他们手里的东西连忙推辞。

闵夫子却微笑道:“这是私塾送您的乔迁之礼,这些年我和赵夫子承蒙您照顾,送这些也是应该的。”

姜老太忙把人迎进来,一面悄悄摸了眼泪。姜心则上前将东西收好,放到厨房去。

她知道,奶奶只怕是又想起了她那不孝的爹了。

她们祖孙两人在私塾不过是缝补浆洗衣物两年都得了两位夫子的惦记,而姜老太生养的亲生儿子却将她们弃如敝履,怎么能不伤心?

姜心也不由的感叹,搬回来后奶奶更加多愁善感了啊。

姜心放下东西刚出来就听奶奶对闵夫子说一定要留下来吃晚饭,转头又进了厨房。

烧开水,然后将那只鸡烫了。从家里地窖里拿出昨天吃剩下的一块五花肉还有一些大料,又进了厨房。

厨房里还有今天上午那些老乡亲们送来的蘑菇,鸡蛋、白菜、豆腐、青菜等菜品。

姜心撸起袖子就开始干。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厨房的香气就飘了出来。

清风趴在厨房的门口小声问姜心:“姜姑娘这是做了什么好东西,这么香?”

姜心回过头,见是清风,便笑道:“小哥不妨闻一闻,看看自己能猜出几种菜品。”

清风眼巴巴的看着:“我可猜不到,


状态提示:第19章 乔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